福州横龙村:农家书屋书香查包養網四溢_中国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横龙村的“台屿农家书屋”,感受到这里书香四溢。
  82岁的书屋管理者陈松年热情相迎,并领记者从一楼爬到二楼,对每间图书室都做了介绍。
  记者问:“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为啥你们这么早就开门迎客?”陈松年笑着说:“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坚持每周二、四、六开门,义务为读者服务,是我们18年前许下的承诺!”
  2006年,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台屿村,退休老人陈松年看到宗祠里有几百包養網本书籍无人管理,感到十分痛惜。他便动员了几位热心公益的老人,一起创办了“台屿农家书屋”,为村民和孩子们义务办理借阅图书。
  2015年台屿村拆迁,农家书屋也历经数次搬迁,2018年终于在建新镇横龙村重建的一处古厝安家落户。“尽管书屋没有电脑、投影机等设备,没有豪华优雅的阅读环境,但有的是我们对书屋的深厚感情和许多的书香故事。”陈松年老人边整理图书边说。
  记者在书屋见到了从湖南来福州看望老人的杨淑雯,她说:“我在福州读小学、初中时,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来书屋学习,现在虽然回到湖南工作,但我每年都会来这里看望爷爷们,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教导。”
  记者同时遇到了回福州探亲、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硕士研究生王楚文,她说:“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总会在书屋开放日钻进书海。爷爷们总是鼓励我、表扬我,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习惯。”
  谈到从农家书屋里走出的孩子们从各包養地传回的学业和事业捷报时,老人们非常激动。包養陈松年说:“如今,这些孩子中有的回到家乡工作包養網排名,有的还在学校学习。”
  18年来,农家书屋从台屿村的14平方米发展到今天横龙村的两层小楼,藏书量从最初的600多册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册。书屋的管理者还经常开展读书分享会、举办《读书习作园地》墙报、主题阅读活动、道德讲堂讲座以及定期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结对帮扶等。农家书屋不但成为村民的“文化粮仓”,更成为孩子们的“第二学习园地”。
  “虽然办书屋很累,但能让孩子们多读书、爱包養網排名读书,知晓做人的道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那是很值得的事,也是我们坚持办下去的动力。”陈松年说。  (记者林善传)

在城市新空间里阅旧知新_中去九宮格聚會国网

3月31日,在天津棉3创意街区,市民在海河旧书市集活动上了解古籍修复。

共享會議室

当日,海河旧书市集活动在天津棉3创意街区启动。活动以“阅旧知新 文古润津”为主题,现场提供6000多册旧书供市民挑选,并举办专小樹屋题文学藏品展、民俗文化讲座等特色活动,提供淘书、瑜伽場地交流分享的平台,满足市民阅读需求。

天津棉3创意街区坐落于海河东岸,由原天津第三棉纺厂改扩建而成。近年来经过更訪談新改造,曾经的工业老厂房已成为集商务办公、居住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九宮格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小樹屋   

走进肯尼亚国查包養家博物馆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包養網

这是5月16日在内罗毕国家博物馆拍摄的“镇馆之宝”——“图尔卡纳男孩”(中)。“图尔卡纳男孩”骨骼化石于1984年在肯尼亚北部包養图尔卡纳湖西岸被发现。除了脚部和某些部位缺失,这具距今约160万年的化石堪称史前人类最完整的骨架。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于1910年修建,收集、研究和展示肯尼亚自然、文化、历史和当代艺术的珍贵包養網心得收藏品,是非洲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主馆为内罗毕国家博物馆,同时管理着许多区域博物馆、遗址和纪念包養網排名碑。

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包養網

守得住传统 跟得上新潮(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查包養網站户

核心阅读

创新传统工艺,延展产品的功能属性;开发潮流玩具,发掘古老非遗的青春模样;走进日常生活,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无锡惠山泥人已有400多年历史。如今,惠山泥人创新呈现形式、融合现代生活,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下去。

当传统泥塑艺术遇到现代金属制品,会发生什么?

今年春节期间,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美好生活登山节”上,完赛的选手们惊包養網喜地领到一份特殊奖品——“惠山泥人奖牌”。彩绘着惠山古镇的铝合金材质奖牌上,镶嵌有小巧精致的传统惠山泥人“阿喜”,吸引了许多目光。

“这一奖牌是为登山活动定制的,我们对‘阿喜’形象进行了创新:脸蛋更圆、眉眼含笑,与金属质地相得益彰,也与惠山古镇浑然一体。”奖牌设计者、无锡市惠山泥人厂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汉庆介绍,将传统泥塑艺术与现代金属制品相结合,让奖牌既美观又实用,兼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奖牌的“出圈”,离不开惠山泥人手艺人和相关从业者的不断努力。文创台灯、潮玩盲盒、非遗主题咖啡馆……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惠山泥人正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

传统工艺“牵手”金属材料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黑包養網泥制作的彩色泥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中“阿福阿喜”憨态可掬的形象十分经典。清朝时期曾有相关大小作坊40多家,而后许多作坊一度倒闭。1954年,地方政府将艺人与作坊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进行生产,1958年更名为“惠山泥人厂”,2012年成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然而,非遗传承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随着市场变化,传统的‘阿福阿喜’渐渐被各类新潮玩具比下去。”惠山泥人厂常务副总经理夏征介绍,厂里最少时仅20个师傅,2019年之前连续多年亏损,陷入生存困境。其实,2002年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后,泥人厂也曾尝试创新,但产品设计受传统思路局限,仍以“阿福阿喜”和戏曲人物等经典形象为主,创新始终“小打小闹”,开发出的文创产品大多也未离开摆件这一传统功能。

创新,迫在眉睫。

2020年,惠山泥人厂开始结合节庆活动、传统民俗等探索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新路径。

延展产品的功能属性是第一步。以奖牌的创制为例,周汉庆介绍,惠山周围的稻田中,有种“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的黑色黏土。团队延续这一原料,用黑泥手工捏出4寸大小的“阿喜”后,开模“复刻”出尺寸统一的泥坯。两种材料的融合如何实现?为了泥人与金属的第一次“牵手”,周汉庆和同事们尝试了近10种胶水,在半个月内赶制出1200枚奖牌。

此外,工艺师们还研发出一系列美观又实用的物件:一轮印着水墨画的皎洁圆月前,用泥塑制成的“嫦娥”独倚栏杆,按下开关,点亮“圆月”,中秋定制款台灯展现眼前;一只红色泥塑小兔在球形的玻璃罩中,它不仅是八音盒、小夜灯,还是一个“大展宏兔”加湿器……这些巧思,出自惠山泥人厂44岁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之手。

“灵感源于日常生活,只要找到连接点,传统泥人也可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周璐说。

时尚元素“碰撞”非遗文化

嘟嘟脸、背带裤,这是大阿福?不,这是潮流玩具“倷泥摩摩”。

“在传承经典形象的同时,我们也想做一款年轻人喜爱的潮玩盲盒。”惠山泥人厂的文创团队经过调研,了解到90后、00后年轻人更喜欢具有时尚气息、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便与一家设计公司合作,对“阿福阿喜”进行挖掘,前后修改了数十版方案。

惠山泥人厂副总经理王杰拿出当时的设计图纸:“最终提取出圆脸、发髻、肚兜这3个有辨识度的元素加以二次创新——女孩发髻上增加发带、男孩穿着时尚的背带裤。

潮玩的名字来自一名本土音乐人为泥人创作的主题曲,团队发现用无锡话讲惠山泥人时发音像NANIMOMO,节奏轻快又有潮流感。经过讨论,潮玩的新形象取名为倷泥摩摩(NANIMOMO)。

团队结合无锡本土美食设计系列主题盲盒,一经推出,便在线上线下受到欢迎,月销量最高时达1万盒。

开发文创,一度也面临不同声音。“我担心这一步迈得太大。”夏征是从业30多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使用PVC新材料、进行3D打印批量生产的潮玩,是否会超越传统的边界?迎合市场是否会“拉低”惠山泥人的品质和文化定位?夏征等从业者在思考。

然而,老师傅们的看法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以前,惠山泥人的订单每月一两万元,2020年以来逐步增加,现在稳定在每月20万元。”夏征了解到,许多年轻人、外地游客在买了盲盒后,开始好奇和关注其背后的非遗文化:“原来这就是惠山泥人。”

王杰坦言,从实践来看,惠山泥人给了潮玩产品文化底蕴,而网红产品又让非遗焕发活力,两者互为支撑、互相反哺。现在,惠山泥人厂扭亏为盈,去年还新招了4名00后学徒,非遗技艺后继有人。“我们要守得住传统,也能跟得包養行情上新潮。”夏征说,如今,传统惠山泥人与倷泥摩摩在产品设计上互相启发借鉴,让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沉浸体验“解锁”消费场景

周末,无锡南长街一间紧邻古运河的咖啡店。顾客赵女士翻开菜单,上面罗列着“阿福摩卡”“阿喜拿铁”“泥人美式”……店长马柯热情地介绍:“我们是‘倷泥包養網摩摩’咖啡店。”

“惠山泥人,以前我只在图片上看过,没想到还能跟咖啡结合。”在店长的提示下,赵女士注意到,这间咖啡店的与众不同:江南园林式的门窗下,摆放着一排“大阿福”;地板和桌布的颜色,都是经典的“泥人红”;桌椅左侧是一排排倷泥摩摩文创专柜;对面的展示区,还有一名老师正在现场捏泥人。

赵女士选择了“咖啡+体验”套餐:除了喝咖啡,还能学习“捏泥人”的简单操作。

“我叫朱雪琴,来自惠山泥人厂,从事这项工作30年。现在我一边在咖啡店教捏泥人,一边赶制厂里订单。这些大大小小的泥人,就是客人订购的产品。”现场老师这样介绍自己。

“好酒也怕巷子深。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除了将人请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王杰说,尝试“咖啡馆+泥人体验店”,不仅因为咖啡馆氛围轻松休闲,客人停留的时间更充裕,还考虑到业态模式的可复制性。

马柯介绍,对于这一非遗项目的开发,无锡市政府还给予专项补贴,店铺租金低于周边价格一半以上。目前,每天店里客流约200人次,周末、节假日可达500人次。在无锡,“倷泥摩摩”咖啡店已经陆续开了10家,分布在历史文化街区、公园等多个场所。

“从拓展功能性,到解锁新材料新工艺,再到走进人们的生活,惠山泥人的非遗创新始终在路上。”王杰说,下一步还将与食品、文创、服装类大型连锁品牌合作,以传统又现代的面貌、丰富且沉浸的体验,让更多人了解泥人、传承非遗。

踏青出游热度持续攀升,本地消费市场人气旺盛 清明小长假“别样经济查包養網心得”来袭_中国网

阅读提示

清明假包養期即将来临,踏青出游热度不断走高,一波清明小长假包養網價格“别样经济”悄然来袭。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出游人数同比涨幅较大,赏花游、踏青游、美食游等成为热点。有的景区还推出“清明集市”、放飞涂鸦风筝、清明种柳等活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慎终追远、寄思先贤是清明节的民风厚德。恰逢天气转暖、春回大地,小长假又催生出更多样、更有趣的玩法,除了赏花、采茶正当时,自驾、骑行等也成为热门出行新方式。

清明在即,各地市民紧锣密鼓筹备假期行程,踏青出游热度不断走高,一波清明小长假“别样经济”悄然来袭。

文明祭祀蔚然成风

在这个缅怀故人的时节,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绿色祭扫”观念渐入人心,市民采用绿色文明的方式祭扫已十分常见,文明祭祀蔚然成风。

“为倡导文明祭祀,清明节期间我们公墓准备了鲜花等祭品,换取家属手中的纸钱和鞭炮,倡导鲜花献故人,寄托哀思文明扫墓。”重庆永川白塔福寿园副经理丁小珊今天向记者表示,为应对清明祭扫,园区积极推广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广泛宣传殡葬相关政策。

“用鲜花祭祀,既环保又有仪式感,也可以表达我们对故人的思念。”正在选购花篮的市民刘女士这样对记包養者说。

丁小珊表示,如今,“云祭扫”这种方式也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家属在外地来不了,园区就会按照家属的要求用鲜花祭奠他们的亲人,对寄存室进行清扫、念祭文,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随着近几年持续宣传清明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加入文明祭扫的行动中来。”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常务副总经理李悦介绍,除了宣传文明祭扫理念之外,园区内还采用网格化管理,安排专人进行劝导,引导市民绿色低碳祭拜。

据了解,清明假期,重庆多个红色旅游景区都将开展英烈祭奠活动,游客可前往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潼南杨闇公故里景区、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等景区参观祭奠。此外,重庆还将举办“红岩英烈诗歌朗诵会”“‘云’祭扫”“我为烈士墓碑描红”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旅游平台订单翻倍

记者从多家旅游企业了解到,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出游人数同比涨幅较大,赏花游、踏青游、美食游等成为热点。

3月以来,全国“赏花经济”“春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随着清明小长假临近,多家旅游平台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的旅游热度远超往年同期,部分平台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实现翻倍增长。

飞猪于近期启动的“春日赏花季”专题促销,吸引了数以千计的酒店通兑、线路游套餐等商品参与,因高性价比而受到消费者追捧,如拈花湾2天1晚住宿套餐、锦江全国4000+店2晚通兑套餐等,均热卖数千件。

除了赏花,采茶也正当时。飞猪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包含沉浸式体验的“采茶游”、研学茶文化的“问茶游”正在包養網心得走热,预订量大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地游在清明小长假也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局面。在重庆,各家旅行社的短线游产品纷纷预订爆满。与此同时,重庆主城周边区县的农家乐亦成了不少市民踏青休闲的首选。与旅游、休闲相关的租车、户外用品行业的经营者在此间觅得商机,重庆大部分汽车租赁公司的旅行车均已告罄,轿车也租出大半,不少租赁公司租价上浮了两成左右。

为应对清明出行客流高峰,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围绕热门景点、线路增开了郊游专线、赏花专线。铁路部门也开通一系列旅游专列,通过不断深化“高铁+旅游”模式,进一步满足旅客需求。重庆火车站预计,假期客流量将达去年同期两倍以上,乘坐高铁“快旅慢游”成为今年春游赏花的新时尚。

“请三休八”拉动消费

清明节放三天假,不少上班族选择前后拼假拉长假期。数据显示,“请三休八”的国内往返机票订单显著增长。

重庆市民彭东选择先休五天年假,加上清明假期包養行情,拼出八天长假,从容地来一趟长线出境游。“一直想去感受一下东南亚风情,购买一些外国的土特产,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他说。

随着各地人员流动日渐频繁,带动各地特色美食不断“出圈”,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小众清明时令美食、习俗受到消费者追捧。比如近年来,青团等传统美食逐渐风靡,一些地方把传统青团的主材浆麦草替换成当地特有食材,也别有一番风味。

因一碗麻辣烫而爆火的甘肃天水,其旅游热度不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天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其中00后游客占比近一半。

来自重庆的刘丹丹告诉记者:“去年追随潮流去淄博吃了烧烤,今年清明假期一定要去天水吃麻辣烫,已经做好了详细的旅行攻略,放假就出发。”

今年清明假期,重庆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便将美食作为主打产品。涪陵区蔺市镇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推出系列特色青团供踏青游客免费品尝。榨菜青团、辣条青团、咸鸭蛋青团、辣子鸡青团应有尽有。景区负责人称,除了品尝青团,还将推出“清明集市”、放飞涂鸦风筝、清明种柳等活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清明假期也带动了本地消费市场。“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去菜市场买清明菜,为家人们做清明粑。”重庆市民陶弘琴告诉记者,清明菜是清明节前后上市的时令野菜,一般只有四五月份的时候才有,而且清明菜在清明节前后食用味道是最佳的,否则过嫩或者过老口感都会变差。(李国)

保护“查覓包養價格地球之肾” 他们开出“中国药方”_中国网

《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总结凝练了近年来国内外沼泽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国主要沼泽的“家底”,为后续湿地的保护恢复、综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置身莫莫格湿地中,举目可见天空碧蓝如洗,四顾则是白鹤起舞、百鸟翔集,苇海摇曳间生机盎然。天畔的晚霞,渐渐由绚丽归于平淡,恬静悠闲。

游客们很难想象,这片湿地所在的吉林省白城市,多年来曾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从历史上蛮荒富饶的沼泽,到后来遭受人类活动干扰退化,再到通过人工保护重现湿地的绿意盎然,莫莫格湿地的变化恰是我国许多沼泽湿地的缩影。

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刚刚过去的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如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同时,湿地也是全球范围内退化、丧失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要保护湿地这一“地球之肾”,我们该做些什么?

今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牵头,汇聚全国12家单位、数百名科研人员多年研究的《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正式出版。它总结凝练了近年来国内外沼泽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国主要沼泽的“家底”,为后续湿地的保护恢复、综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湿地与我们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揭开沼泽神秘面纱

人类对湿地的科学研究较晚——直至18世纪,欧洲才有国家开始进行泥炭沼泽的考察与研究;1885年,俄国教授开始在大学里讲授沼泽学课程。而我国沼泽研究起步则更晚。195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地理所前身)成立,这是国内最早研究沼泽的机构之一。建所至今,东北地理所致力于沼泽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中国沼泽志》。

如今,距离上一次的调查已经过去30多年。时移世易,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我国沼泽分布和结构功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我国,沼泽是湿地的主要类型和核心形态,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东北地理所所长、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姜明说。

历经数年艰苦的考察,科研人员对面积4公顷以上的沼泽进行了详细调查,这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的沼泽。翻开这部厚厚的著作,每一片沼泽的范围与面积、地质地貌、气候、水资源与水环境、沼泽土壤、沼泽植被、沼泽动物、受威胁和保护管理状况等均一目了然。

“新版的《中国沼泽志》揭开了沼泽的神秘面纱。从结果中,我们既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也发现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姜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大量湿地保护与修复计划,“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湿地退化和消失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在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进入快速恢复期,繁殖数量由2000年的8只,增加到2021年的192只,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最繁盛期的水平;植物方面,红树林面积恢复成效明显,总面积基本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观测到了令人忧心的变化:我国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累积丧失率高达80%;包養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由于放牧排水,同20世纪80年代数据比较,81%的泥炭沼泽有机碳含量在减少;与1999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华北一片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减少99%……

沼泽湿地的大面积丧失,带来的是水文调蓄功能、碳汇功能的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后果。

仅以植物为例,部分沼泽植物如盐桦、东方水韭等已处于灭绝、极危的状态。“其中有些沼泽植物尚未被人类认识,还没来得及为人类作出贡献,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在《中国沼泽志》(第二版)的序言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这样写道。

空天地“联合作战”,支撑湿地保护决策

沼泽湿地如此重要,但摸清其“家底”却并不容易。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调查队这一“空、天、地”相结合的办法,为全国655片沼泽绘制了一份详细的电子档案。

作为“地面部队”的一员,东北地理所高级工程师刘波负责对沼泽进行详细的科学考察,调查沼泽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

提起沼泽,人们会联想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辛,也有可能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甸子、令人感叹亘古原野的苍茫。“有些沼泽上面是草,中间是水,下面是泥,有些地块明明可以安全站人,一两步外却能没过人的头顶。”刘波告诉记者。

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的张昆博士。负责四川片区的张昆,踏上了红军曾经踏足的沼泽——若尔盖。“我们的任务是取得水、植物、泥炭的样本。在这一过程中,我自己就曾陷进去过。”张昆回忆道,当沼泽缓缓吞噬着双脚、小腿时,无力感与恐惧迅速塞满心中。这时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得以脱身。

深入沼泽后,取样工作才刚刚开始。科研人员需要向下打钻,完整地采集沼泽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由于带不了大型设备,我们在四川阿坝红原的日干乔沼泽就曾用人力获得9.9米长的泥炭柱芯,相当于三层楼高。等到返回安全点时,大家累得连抬腿上车这个动作都无法完成。”张昆说。

为节省人力、物力,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刘宝江研究利用探地雷达设备探测泥炭资源。“探地雷达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泥炭和背景土壤的分界面时,由于泥炭和背景土壤的电磁特性不同,就会反射回来一部分电磁波,然后再利用我们研发的专用软件对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提取到泥炭厚度和埋藏深度等信息。”他告诉记者,这种办法在保证探测精度的同时,可以大面积、快速地获得泥炭的分布和泥炭储量。

有了实地调查取回的样品数据,太空中的“眼睛”——遥感卫星开始展现威力。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毛德华利用这些土壤样品,结合湿地分布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学习的算法,实现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并对湿地土壤碳储量进行了准确核算。这一结果极具价值——它能够为履行《湿地公约》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包養平台推薦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拥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后,我们还能够监测湿地的植物长势、水文条件,相当于为保护区提供了一个预警系统。”毛德华说。

与30多年前的调查相比,此次科研工作者们的装备更加精良,结果也更为精确。“此外,我们还拓展了沼泽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对沼泽湿地水文情势、泥炭特性、植物资源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姜明说。

“垂危”湿地成候鸟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生态环境脆弱人尽皆知,那么,湿地能否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生态功能?毛德华通过影像数据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从全国尺度来看,近十几年来,我国湿地的面积开始增加,这与国家持续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毛德华告诉记者,“湿地损失的速率在减缓,总面积在增加,红树林等指标性物种的种群在持续扩大。”

走进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蒙细雨中,只见黑脸琵鹭在绿意盎然的湿地上空飞舞,中华凤头燕鸥追着“心上鸟”喂鱼,黑翅长脚鹬在浅水区“遛娃”。

“这一片原来是我的养殖场。”湿地管护员林发金所指之处,如今水草丰茂。随着湿地退养行动的开展,林发金响应号召,成为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第一个退养户。20多年来,福州市叫停不合理项目、划定管控红线,并密集推出一系列保护与治理举措,实现了生态“失地”重回湿地的蝶变,让曾经日渐退化、一度“垂危”的湿地,重新成为候鸟的乐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许多湿地都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的大布苏湖沼泽,与此前调查结果相比,面积扩大了约1.9倍;莫莫格、向海等湿地成为候鸟们迁飞路线上的幸福家园。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合理的湿地农业利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对提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供给的多样性和产量发挥积极作用。”东北地理所、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站长文波龙博士说。

湿地合理利用是《湿地公约》的核心理念,也是湿地保护工作的延续和可持续支撑。

驱车向吉林省白城市东南方向驶去,芦苇茂密、鸥鸟翔集的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周遭裸露的白色盐碱地,绿色是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色调。

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就建在这里。文波龙攻读博士时师从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2002年,刘兴土带队来到牛心套保调研,发现当地生态脆弱、湿地退化严重,周边社区经济发展滞后,为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刘兴土率领团队开始扎根于此,努力为松嫩平原西部探索一个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科研人员针对性地研发了苏打盐碱芦苇湿地恢复及高产培育技术,揭示了芦苇生长的需水关键过程,建立了退化苏打盐碱芦苇湿地水文调控措施、碱斑地芦苇快速恢复技术体系。

为进一步实现湿地恢复工程的可持续,以及发挥湿地的产品供给功能,刘兴土和团队首创苏打盐碱化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经过几代科研人的持续努力,盐碱湿地的恢复与合理利用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在牛心套保湿地,芦苇、籽莲、稻穗、群鱼、河蟹与水鸟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文波龙告诉记者,通过湿地的合理利用,湿地保护能力得到增强,湿地水文特征稳定维持,水体、土壤的盐碱程度下降,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在经济、社会效益之外,生态效益也明显提升。

精准施策,助推湿地保护工作更上层楼

在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国是全球沼泽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且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沼泽资源分布广泛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湿地的保护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湿地,针对性施策,开出保护湿地的‘中国药方’。”姜明说。

找到了“病理”,才能对症下药。

对于沼泽而言,人类活动是最大的干扰因素之一,最典型的当属泥炭沼泽。泥炭又名草炭或泥煤,是沼泽植物千百年来不完全分解、堆积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可以被视为煤的原始形态。泥炭沼泽是最为典型和重要的湿地类型,其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碳密度是全球平均土壤碳密度的3—6倍,是全球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目前,我国仍存在泥炭非法盗采现象,盗采行为不仅造成泥炭质量下降和资源浪费,还会遗留许多矿坑,给后续的土地整理复垦留下隐患。而盗采的原因,竟然仅仅是作为种植作物的基质。

“泥炭沼泽中有一种典型的植被泥炭藓,泥炭藓在碳汇、过滤淡水及调蓄洪水等方面极具价值,且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污染监测和园艺产业。”刘波说,“然而,泥炭藓生长速度慢,每年每平方米积累的干物质只有20克左右,仅能增加1毫米泥炭地厚度,因此易于破坏、难以恢复。”

针对泥炭沼泽保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泥炭沼泽湿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泥炭沼泽湿地保护专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泥炭沼泽湿地;符合重要湿地标准的泥炭沼泽湿地,应当列入重要湿地名录;禁止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包養網 花園泥炭或者擅自开采地下水;禁止将泥炭沼泽湿地蓄水向外排放,因防灾减灾需要的除外。

今年初,四川省阿坝州公安局公布了打击盗挖泥炭的典型案例,已有3案13人因非法采挖泥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召开湿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并发布了一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四川省检察机关督促保护若尔盖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案。

根据调查结果,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保护泥炭资源的对策,包括科学界定泥炭保护开发界限、加强泥炭替代产品研发、加强泥炭基础研究等。

除了人类活动干扰因素外,气候也被视为干扰湿地的重要因素。“极端干旱或者短时间强降水,都会对湿地造成较大压力。”东北地理所副研究员薛振山告诉记者。水量丰沛与否,对植物的生长与固碳能力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家继续探索。

生态系统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在姜明看来,围绕着湿地,我们仍然有许多认知空白亟待填补。

记者注意到,在新版《中国沼泽志》中,科研人员将全国划分为5个沼泽分布区和17个沼泽区,并没有按照传统以行政单位来划分。“湿地是一个整体,为有效整体保护松嫩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迫切需要打破原有保护地属地格局,建立跨流域、综合性的国家公园。”姜明说。

此外,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对专业人才的渴求也更加迫切。姜明告诉记者,相对来说,湿地的包養学科建设目前依然较为薄弱,起步晚、学科成熟度不高。直到去年,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才开始招收第一批湿地保护专业的本科生。

“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设国家级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湿地科学研究,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力量,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为保护工作更上层楼打下坚实的基础。”姜明说。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白玛_查包養經驗中国网

这是82岁的白玛老人(3月27日摄包養網比較)。

白玛1942年出生于现在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一个牧人家庭,属于农奴中的“差巴”。他回忆,那时家里要为贵族放牧1000多只羊,得到的报酬仅仅是不够糊口的食物,记忆里小时候很少吃饱过,冬季只能用烂衣服裹脚充当鞋子包養網心得

195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掀起了民主改革,白玛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好生活奋斗。70年代,白玛和同伴为向北寻找草场,在羌塘包養網草原深处的嘎措湖边建设了新家园——双湖特别区嘎措人民公社(今双湖县嘎措乡)。1989年,白玛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如今,随着双湖县实施高海拔牧民生态搬迁工程,白玛老人住进了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的二层小楼,安包養網享晚年。白玛说:“现在我孙女嘎桑玉珍一年在合作社里的分红就有20头羊、一头半牛和5万元现金。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奋斗,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1   包養2   3   4   5   6   >  

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查包養心得油田_中国网

“南海八号”钻井平台在开平南油田进行钻探作业(2023年5月18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深圳3月8日电(记者印朋)中国海油8日宣布,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该油田是全球核杂岩型凹包養網價格陷最大的商业发现。

开平南油田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开平凹陷,距离深圳市约300公里,平均水深超过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发现井钻遇油气层100.6米,测试平均包養網價格日产油气超过1000吨油当量,包養網 花園刷新了我国深水深层油气测试产量纪录。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总地质师刘军说,开平凹陷地质条件复杂,断裂纵横交错,勘探难度极大,在新的地震资料基础上,深化烃源岩分布和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明确油气富集区,重新评价资源量,2023年以来在开平南地区密集部署探井,其中4口探井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证实了开平凹陷烃源潜力,成功发现了开平南亿吨级油田。

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及总裁周心怀说,相比于浅水、中浅层传统勘探领域,我国深水深层领域的勘探程度很低,是未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区。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科研攻关,创新地质认识,推动海洋深水深层油气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逐步取得渤中26-6亿吨级深层油田、宝岛21-1深水深层气田等规模油气发现。开平南亿吨级油田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我国深水深层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周心怀说。

1   2   3 包養網排名  4   5   >  

包養

四川查甜心包養網洪雅——因绿而美 因绿而富_中国网

“洪雅山美水美,文化也很有韵味。”去过四川省洪雅县旅游的游客常发出赞叹。

洪雅县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据统计,今年元旦假期,洪雅县接待游客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旅游总收入11445.72万元,同比增长25.6%。

近年来,洪雅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锚定“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生态优——

天蓝、地绿、水清

青衣江,长江上游支流,洪雅县内主干河流,每年有超过2000只水鸟在此越冬。“中华秋沙鸭,是中华秋沙鸭!”隆冬时节,水天一色的青衣江畔,当地的鸟类爱好者一边兴奋地用望远镜观测,一边用纸笔记录拍到的鸟类。

“青衣江非常适合候鸟留驻。”鸟类爱好者一边说,一边打开相机,“看,这是白鹭,这包養行情是斑嘴鸭……”一张张珍稀鸟类的照片,是洪雅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生动注脚。

百里青衣江,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路山水生灵。春去秋来,时间记录下洪雅的美丽瞬间,也见证着洪雅的生态之变。青衣江及其330条大小支流、山溪覆盖了包養平台推薦洪雅县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为这片沃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为洪雅这座千年古县注入了长盛不衰的生命活力。

13只野生大熊猫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片区自在栖息,60万亩杜鹃在“云上瓦屋”随风摇曳,乡村污水处理池铺上了“繁花绿草”,藏酋猴也在“世界桌山”成为“网红”……百里河山,万千草木,飞禽走兽,生机盎然。

近年来,洪雅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洪雅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90.4%,PM2.5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青衣江水质保持在Ⅱ类,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大地因“绿”而美,人民因“绿”而富,在洪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生态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产业兴——

低碳、节约、智能

“这是一台无人驾驶电动观光车,包養只需要上车轻按一下按钮,即可实现无人驾驶。”近日,在洪雅经开区道达智能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相比一般车辆,智能化交通设备运量大、能耗小、污染轻,在减污降碳方面有更突出的优势。”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相关技术,已先后获得30余项专利。

节能减排的行动不止于此。走进洪雅县龙吟滩湿地公园,大量的“竹钢”产品被应用于户外模压地板和扶手栏杆上。“洪雅本地企业生产的‘竹钢’具有低碳环保、高强度、高密度、阻燃等优点,在加工过程中,极大程度地保留了竹材纯天然的色泽与纹理,非常适合用作景观建筑材料。”“竹钢”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从一根根翠绿的竹子变成“竹钢”板材,这包養網是洪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切片”。

眼下,“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的田间,经历了一季的收获,进入休眠期的川芎和油菜藏于土中、静待萌发。田边,大数据农情观测系统正在进行气象、病情、虫情、苗情和墒情数据采集。纵横交错的田野里,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景象。

“我们采用机械化集中培育,粮食的主要养分是有机肥,同时在田间装置了各类高频杀虫灯,采用生物农药等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多措并举,保证原粮品质。”农田管理人员介绍。

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为“洪雅粮”保驾护航,也让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近年来,洪雅县推行“种养循环+化肥农药减量”的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粮食生产绿色高效,实现“沃野良田卧山水,五谷丰登人丰足”。洪雅县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县。

生活美——

富裕、活力、幸福

有“天府旅游名县”之称的洪雅,近年来依靠自身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出“云上瓦屋”、烟雨柳江等一系列文旅场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乡村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说起这几年的好日子,洪雅县复兴村村民王成脸上挂满了笑容。

复兴村地处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前,受制于村里的交通条件和落后的发展理念等,来村里的游客不多,村里的农家乐也零零散散。”王成说。

2012年,复兴村进行村道、民房升级,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部分村民开始将自住房改建为农家乐、民宿。村里在对青羌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也着力挖掘新的消费点。

如今,村美了、景活了、人多了,乡村发展起来了,群众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村民们说。

背靠青山,绿色发展,包養網比較复兴村是洪雅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

不久前,洪雅柳江古镇景区成为“四川广播电视台影视剧拍摄基地”,这是四川省首个以A级旅游景区为主体的影视拍摄基地,一系列会节活动在此展开,将“美丽洪雅”全方位展示给大众。

长期以来,洪雅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坚持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先行者,“美丽”“活力”“幸福”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

洪雅城区的田锡水景公园,流水潺潺、绿草如茵,一派生机盎然。三两市民漫步其中,戏水、畅谈,乐享属于洪雅这方水土独特的冬日好时光。

像这样的城市公园,洪雅还有许多——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引青入城”,满足市民娱乐休闲、惠及广大群众的龙吟滩湿地公园,即将建成投用的滨江城市公园……

人行其内,移步换景。城市公园的建设,让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更具生机活力。同时,小区道路、雨污管网、供排水、绿化等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如今,“生活在洪雅就是幸福”,正成为当地人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