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找九宮格交流新办就《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举行发布会_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请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请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先生发布并解读白皮书有关内容。今天我们还邀请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先生,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先生,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先生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首先,我们请王纲先生发布白皮书。

2023-11-10 10:00:10

中宣部副部长 王纲: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西藏是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亲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西藏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先后召开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方向。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了全面小康,进入了实现长治久安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阶段。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深刻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明确提出“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今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

白皮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赴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十个必须”,重点介绍西藏进入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的发展进步。通过真实的案例講座場地和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示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党的宗教政策全面贯彻,反分裂斗争持续深入,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正在奋进新征程的生动图景。新时代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白皮书分前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大局持续安定向好、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六个方面。

第一,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促进援藏建设持续发力。2022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3.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28倍。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共同富裕程度显著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保障。藏戏传承人尼玛次仁说:“旧社会,我们跳藏戏是为了让农奴主高兴,而今天,是为了展现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第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西藏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藏医药、藏文古籍传承发展,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依法保障。2013年,国家组织实施《中华大典·藏文卷》重点文化工程,用15年时间,出版从吐蕃时期到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献典籍,成为我国保护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同时,西藏公共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第三,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舞蹈場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要求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正确引领下,西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五个认同”不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持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西藏先后有140个集体、189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称号。

第四,社会大局持续安定向好。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提出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阶段性特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西藏社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平安西藏”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度支持度持续提升。拉萨市7次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第五,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要求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西藏。经过不懈努力,西藏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保护区数量和总面积大幅提升扩展,高原生物多样性渐次递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趋完善,人居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当地群众看得见守得住的“幸福不动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富民强边的致富路、幸福路、美丽路。2016年至2022年,西藏完成营造林832万亩,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3.77万个。

第六,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要求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新时代的西藏,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基层民主实践广泛真实生动,依法治藏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各族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2023-11-10 10:13:21

寿小丽:

谢谢王纲副部长的介绍。下面,我们请严金海先生作介绍。

2023-11-10 10:15:43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 严金海: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北京共同见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的发布,在此,我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代表全区360多万各族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藏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回望过去,成绩斐然,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关怀备至、寄予厚望,曾先后三次视察西藏工作,两次主持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领航、指引方向,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的光荣使命,将“四件大事”作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呈现出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新气象。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可以说我们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实属难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1-9月,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我们西藏率先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15年的公费教育体系,学校供暖实现了全覆盖。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实现“小病不出县、中病不出地市、大病不出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人口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呈现出团结和睦、稳定和谐的新气象。我们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和规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现区、市、县、乡、村和家庭、个人全覆盖。持续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講座場地,在编僧尼的医保、养老保险、低保、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这在藏传佛教千百年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我们的僧人第一次领到养老金。持续加快法治西藏、平安西藏建设,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政治性、群体性和暴力恐怖案件,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坦率讲,如果各位有机会到西藏拉萨,到人员密集的八廓街转一转、看一看,很难发现有小偷。

三是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呈现出繁荣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增速位居全教學場地国前列。今年1-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8%,位居全国第一。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达到100%。实事求是地讲,西藏海拔高、气候寒冷,虽然我们在脱贫攻坚期基本解决了安全饮水的问题,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在高海拔特别是4500米以上地区的农牧民,确实存在一些季节性断水的问题。我们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去年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大力攻坚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基本得到有效解决。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连通全区74个县区,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到今年底建成机场7个,民航航线达到154条、通航城市增加到7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复兴号”动车也是首次开进了高原,光纤宽带、4G信号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西藏有5400多个行政村,农牧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米以上,各族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从毡房到楼房的历史巨变。

四是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气象。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我们大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在全国,这个地方条例,西藏是第一家制定生态保护条例的,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西藏的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居世界第一,亚洲最高的树在西藏林芝,这个树高达102米。还有,西藏林芝的巨柏树龄高达3200年,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核桃树,林芝各个县到处都是。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7.14%,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巩固,全区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区面积的36%,生态保护红线占到全区面积的5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以上,特别是拉萨市,空气质量是全中国首屈一指的,我们在拉萨穿白衬衣一个礼拜不用洗,皮鞋一个礼拜不用擦,是干干净净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重大成果,目前青藏高原已经整体实现碳中和小樹屋。这在全中国,青藏高原也是走在前列的。我们生态环境的红利不断释放,已建、在建清洁能源装机达到2400万千瓦,西藏清洁能源资源得天独厚,我们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相当丰富,综合起来都是在全国居第一位的。仅太阳能的技术开发量在98亿千瓦以上,未来也是中国清洁能源的重要基地。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各族群众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受益者。正如刚才王纲副部长介绍的,我们现在生态管护岗位的设置年均超过50万,人均每年受益3500元人民币。

2023-11-10 10:27:41

严金海:

五是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呈现出边防巩固、边境安宁的新气象。我们统筹规划建设边境地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21个边境县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部建成标准化供水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厂,建成小康村624个,所有的边境县通油路、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建制村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各族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

六是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呈现出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新气象。全西藏党员总数达到44.61万名,党的基层组织2.3万余个,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不断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藏有机统一,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占到89.2%,在各级政协委员中占到85.7%。西藏主体民族的比例是87%,在这当中,民族代表的比例这么高,充分说明西藏各族人民有充分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

西藏的沧桑巨变,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新时代西藏发展进步的根基所在、方向所在、力量所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崭新篇章。

中国有一句俗话“百闻不如一见”。前不久,我们召开第三届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来自近40个国家的130多位政要及媒体记者纷纷表示,西藏之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群众笑脸是执政兴业最好的“晴雨表”。好多外国政要、使节、记者到我们林芝走村入户,看到老百姓的住房、现代化家电的使用,还有老百姓溢于言表的幸福感,他们说,和国外听到的宣传大相径庭,看到的和听到的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呼吁大家,不要被虚假宣传所蒙蔽,要亲自前往西藏去看一看、体验一下。“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我们诚邀各位朋友亲身到西藏,体验自然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团结和谐之美、开拓奋进之美,把社会主义新西藏全方位、多角度,客观而真实地介绍给世界。

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2023-11-10 10:35:55

寿小丽:

谢谢严金海主席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2023-11-10 10:36:14

经济日报记者:

据报道,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就已经实现了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今过去三年多了,请问西藏是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谢谢。

2023-11-10 10:43:38

严金海: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我们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同志回答。

2023-11-10 10:44:00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 徐志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西藏曾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过艰苦努力,我们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就像刚才金海主席讲的,在西藏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地区,实现摆脱绝对贫困实属不易。在实现脱贫摘帽之后,西藏按照“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要求,结合实际近几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机制稳政策。全面完成自治区、市(地)、县(区)三级乡村振兴机构重组,形成了领导小组抓总、各级农办统筹协调、专项组分块推进、行业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出台“三保障”成果巩固、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30多项衔接政策。

二是守牢底线固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辍学学生继续保持动态清零,低保对象、城乡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救助比例分别达到95%和90%。对全区48.1万户农牧区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加强农牧区饮水安全的动态监测。

三是推动发展稳增收。2021年和2022年,自治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3亿元、148亿元,有力保障了乡村振兴各项需要。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开展扶贫产业项目提档升级,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8万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区的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

四是蹄疾步稳促振兴。2021年以来,启动建设美丽宜居村300个,认定美丽宜居示范村505个。启动实施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推广运用“积分制”办法,开展建村规民瑜伽教室约、兴优秀文化、美村容村貌等活动。

我们还实行乡村振兴省级干部联系点制度,我的联系点在西藏日喀则一个叫扎西顶的小村庄,那里土地肥沃、景色怡人,特别是群众非常勤劳,一半以上劳动力在外地务工,人均收入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目前,那里正在按照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实施村内道路硬化、人畜分离、产业提升等项目,相信再过几年,这里一定更加美丽、更为和谐,也更有活力。谢谢!

2023-11-10 10:44:21

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王纲副部长已经介绍了近年来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与成就,请问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又给西藏各族人民带来了哪些变化?谢谢。

2023-11-10 10:52:29

王纲:

谢谢你的提问,西藏的人权问题历来受关注。我们始终认为,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发展能够让老百姓生活变得幸福,所以幸福生活是人权的最大表征。人民幸福在我们看来就是最大的人权。刚才在白皮书里讲到,我们西藏人从农奴社会到今天,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不但安全而且幸福。刚才严主席全面介绍了新时代十年西藏人民的生活状态,从各种经济指标、收入指标、生活保障指标,我们都可以看到。

首先,这十年我们已经完成了解决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大幅提高的问题,300多万西藏人民同14亿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而且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当中,西藏人民活得幸不幸福,在西藏人民的脸上可以看到,在经济指标上可以看到。当生存权、发展权解决,2019年全面脱贫之后,刚才还谈到了将近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和74个县的全面脱贫,可见经济发展到今天,改革开放到今天,西藏人民跟全国人民一道共享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全面成果,这是生存权、发展权问题。

第二,我们更关注的是,在细节上,我们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权利,西藏人民是不是一道享有。我认为,这本白皮书告诉了大家,享有了,因为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在实现生存权、发展权之后,包括受教育权利,各方面权利都能够体现出来。西藏是全国最早实现15年公费教育的省区,而且就业权益保障更多地向西藏地区倾斜。据我了解,过去五年,每年从农牧民转移就业的人口就达60万人。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覆盖了所有的乡镇。大家要知道,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300多万人口,很多地方处于高海拔地区,要把医疗服务覆盖到全西藏,是一件难度多么大的事,但是我们实现了。所以在我看来,西藏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方位、全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起来了,这在更大程度上全方位地保障了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再谈西藏还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问题。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藏有机统一,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西藏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各项权利,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充分体现。我讲两点:第一,“人大代表之家”全西藏有772个,已经实现了区域全覆盖。还有一个数据,在全区政协委员当中,少数民族占的比重已经达到85.7%。

最后我还想讲,西藏信教群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这也是外界非常关注的。中央始终根据中国西藏的实际来制定和实行符合西藏地方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各族信教群众在宪法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自由。我还想让大家知道,整个西藏17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项宗教民俗活动都在开展,都存在着,充分满足了所有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希望你们好好看看这本白皮书,让大家真实地了解西藏。如果还想了解西藏的人权问题,刚才严金海主席已经发出了邀请,可以直接到西藏去,直接问西藏的老百姓,直接去寻找答案,西藏应该都可以给出。谢谢你的提问。

2023-11-10 10:52:49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西藏教育的。在西藏这样一个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地方,自治区政府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更好地解决农牧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谢谢。

2023-11-10 11:06:29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汪海洲: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以及对西藏教育的关心。西藏一直坚持把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充分保障我们农牧民子女都能够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全面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刚才严金海主席也介绍了相关情况,我们实施农牧区学校安全饮水工程和高寒高海拔地区学校供暖工程,同时强力推进信息化,建成了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实现了教育光网全覆盖,中小学100M宽带网入校率达到100%,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式教育云,我们全区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享用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

二是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2年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资金78.3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学校基本建设项目2167个。2021年全区74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三是全面推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高中阶段学校。我们现在每个地市办好一所特色中职学校,通过这个学校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通过中高职的贯通培养,让有需求的每个青少年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们还全面打通了农牧民子女升学通道,在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确保农牧民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四是全面推动教师资源配置向农牧区学校倾斜。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定向培养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鼓励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高海拔地区学校倾斜。2016年以来,表彰了“西藏自治区乡村教师从教20年荣誉奖”2096名、“西藏自治区乡村教师从教25年终身成就奖”677名。

五是全面落实农牧民子女上学无负担措施。建立了15年公费教育政策体系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刚才王纲副部长也介绍了总体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八次提高了经费标准,目前“三包”政策每年每个学生平均经费已经达到4200元,累计投入了220.67亿元,受益学生数量达到655.08万人次。同时,我们实施了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两次提高有关经费标准,目前每年每个学生平均标准达到1000元,累计投入了32.52亿元,受益学生达417.66万人次。对学生资助政策达到42项,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讲,今天的西藏,孩子们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绝大多数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

西藏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70年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农牧民子女的教育,可以说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成功实践的有力例证,这也充分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各族人民才能更充分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谢谢!

2023-11-10 11:06:51

人民日报记者: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请问西藏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2023-11-10 11:07:52

严金海: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这是选择道路的问题。民主也是同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和统一的标准,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主。

一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在两次换届选举当中,有90%以上的选民都参加了县乡直接选举,有些地方参选率高达100%,自治区人大也建立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基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制度,一共创建了770多个人大代表之家,覆盖了全区所有的市、县、乡、街道,部分行政村还建有“代表小组”活动室,人大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更加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人民政协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水平。自治区政协吸收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各界各族人士参加,注重体现委员人选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自治区十二届政协共有委员440人,其中非中共党员占比达到59.3%。74个县(区)政协组织全覆盖,全区各级政协委员超过8000名,85.7%是少数民族。

三是提升法治西藏建设水平。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践不断深化,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典范性。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6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确保社会管理、民生福祉等都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是充分发展基层民主。农村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基层自治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职工在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中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全区有基层工会组织8821个,工会会员达到60.7万多人。谢谢!

2023-11-10 11:08:06

凤凰卫视记者:

有媒体说,西藏建设了大量的寄宿学校,有大量藏族儿童被强迫到这样的寄宿学校,远离家庭住所去上学。请问这一情况是否属实?谢谢。

2023-11-10 11:19:25

徐志涛:

感谢这位记者对西藏教育情况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这是确保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权而出台的一项政策,既解决了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家长照顾困难的问题,也最大限度保障了教育机会均等和个人的公平发展,促进了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不但在西藏,在中国的每个省份都建立了“寄宿+走读”的学校,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寄宿制办学正成为我国特别是广大农牧区的一种主要办学形式,这是长期以来各地办学实践中的一种自然选择,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也符合广大农牧区地理实际和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我想,在座的一些中方的记者朋友、一些工作人员,也说不定有上过寄宿制学校并且受益于此的。

境外提到的所谓“藏族儿童被强迫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别有用心的诬蔑抹黑。我们都知道,西藏一些地区由于海拔很高、自然条教學場地件艰苦、人口居住极为分散,特别是农牧区的孩子上下学都十分不方便,分散办学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尤其需要设置这种“寄宿+走读”的学校,来保障孩子们受教育权并平等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西藏自治区在寄宿制学校里面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非常重视学生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通过家委会、开放日等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寄宿生活管理和规划等。无论是寄宿还是走读,完全是由学生和家长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

中国的寄宿制教育与上世纪西方某些国家有针对性设置的“殖民式寄宿学校”有本质区别。中国的寄宿制教育多种多样、富有人性、充满活力,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的一种好的办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属性,最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为孩子们尤其是边远地区交流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成长的优良环境,成为他们开启美好生活的金钥匙。谢谢!

2023-11-10 11:20:47

中新社记者:

我们关注到,白皮书里提到“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请问,这是否会影响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自治区政府如何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谢谢。

2023-11-10 11:30:19

徐志涛:

关于这位记者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宗教中国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宗教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历史层面看,藏传佛教本身就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并且随着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历史时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变革,中国化的藏传佛教才能更好地适应群众和社会需求,才得以传承至今,有这么大的影响。从实践层面看,藏传佛教中国化是一个过程,一直在进行,从未中断。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藏传佛教中国化自然而然地就应当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提出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际上将进一步推动藏传佛教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与时代发展同频同步,在中国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同时也将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关于第二个问题。刚才王刚副部长也介绍了相关情况,西藏自治区政府积极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主要做法有:

一是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二是对待各个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三是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团体内部事务;四是在处理与宗教界的关系时,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是信教公民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宗教组织的代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谢谢!

2023-11-10 11:30:30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西藏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藏族的文化非常绚烂,但是我们听到一些声音,说现在西藏的文化得不到保护,正在消失。请问发布人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自治区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2023-11-10 11:33:53

汪海洲:

谢谢这位记者。西藏始终坚持推进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优秀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这一点前面王纲副部长和严金海主席作了介绍。一是我们非遗的保护传承卓有成效,下面我给大家通报一组数据,大家就可以感受到。自2012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3.25亿元,支持西藏的非遗保护事业发展。我们格萨(斯)尔、藏戏和藏医药浴法已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现在我们有各级各类代表性项目2800项,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我们总共只有360多万人口。还认定了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家、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家,命名8个非遗特色县乡村、19个非遗旅游景区(点)、159个非遗传习基地和153支民间藏戏队,建成10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完成了30名高龄国家级、10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同时,我们现在全区设有非遗工坊173家,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由个体到群体的飞跃。

二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基本建成了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各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组建完成了5492个文艺演出队,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这就是说,我们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支文艺演出队。

三是文物保护利用发展全面加强。国家先后投资近4亿元实施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我们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16处。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了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极大改善了文物的保护状况。我们的博物馆不敢说在全国各省区最好,应该是最好之一,欢迎大家去西藏拉萨的时候,先到我们的博物馆看看,大家就会有体会。

四是全区的古籍普查应用基本完成。我们已基本完成了各地市1160家收藏单位及个人的古籍普查登记任务,普查总量达到1.37余万条,同时我们制作了版本书影6.9万多幅,初步形成了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为主、地市县文化部门、收藏单位、个人为参与主体的古籍普查和保护网络体系。国家计划用10年时间、投资3亿元实施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贝叶经等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进展顺利。全区有291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西藏档案局(馆)、罗布林卡管理处4家古籍收藏单位成功进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谢谢!

2023-11-10 11:34:32

香港中评社记者:

有境外机构宣称西藏强迫农牧民接受职业培训并转移就业,我们想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谢谢。

2023-11-10 11:35:21

徐志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首先我要说,所谓“强迫”一词纯属抹黑。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公民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农牧民的就业。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与增加就业岗位并重。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等多种渠道,带动和吸纳农牧民就业,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碳汇经济,带动群众绿色就业创业。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二是完善就业服务和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并重。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登记制度,将农牧民工全面纳入城镇就业登记范围,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等服务。积极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象为16周岁以上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在制定培训就业计划的时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都由城乡劳动者自主选择。

三是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帮助农牧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我们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结合工作需求和劳动者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同时,各地市还依托在其他省份建立的就业服务站点,帮助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主动关心农牧民在吃饭、住宿、往返、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这些做法受到了劳动者、就业者的一致好评。谢谢!

2023-11-10 11:35:40

寿小丽:

时间关系,最后两个问题。

2023-11-10 11:36:03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刚刚听了发布人的介绍,近年来西藏各项事业都取得很大进展。请问,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取得新成就?谢谢。

2023-11-10 11:36:23

严金海: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您的提问。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我们西藏做好各项工作的根和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明确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四个创建”战略目标。第一,这是以项目化、载体化、清单化方式,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西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第二,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大家知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刚才王纲副部长在介绍当中也讲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为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当中来思考、推动,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最大的贡献;青藏高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要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确实需要我们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结合西藏实际,因地制宜加以推进。

“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是从西藏实际出发、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来的奋斗目标,是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机制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有效的载体,也是符合西藏发展实际、经过实践探索出来的路子。我们全区上下将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进“四件大事”向纵深发展。目前,“四件大事”“四个创建”取得了积极成效,西藏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四个创建”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急于求成,把“四件大事”“四个创建”作为为西藏人民谋幸福、谋福利的具体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落到实处。谢谢!

2023-11-10 11:36:5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的问题是,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个全球性难题,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地区。请问,西藏自治区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谢谢。

2023-11-10 11:38:21

徐志涛:

感谢这位记者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亚洲水塔”,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西藏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主要有几个做法:

一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自治区作出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等重大部署,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10余部地方性环保法规,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二是健全生态保护制度。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水资源管理、耕地红线和基本草场保护要求,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进入西藏,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消除“无树户”“无树村”,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和退化湿地治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工程,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经济、碳汇经济。

谈到经验分享,我个人体会是,千百年来,西藏人民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形成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一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在青藏高原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并且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西藏工作的“四件大事”之一。简单地说,我们的经验就是珍视优良传统、服务国家大局。

谢谢!

2023-11-10 11:39:25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2023-11-10 11:43:59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田间 一头连着高校_找九宮格見證中国网

原标题:科技小院:一头连着田间 一头连着高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这是“科技小院”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创建科技小院的初衷是想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科聚會場地技培训和服务,切实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是科技小院的“标配”。规模虽小,但发挥着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巨大作用。自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牵头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并和众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形成了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表示。

这些农业院校通过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小院在各地落地生根。当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了20多个省(区、市)。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家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红寺堡滩羊科技小院研究生韩赛铮告诉记者:“每当我回想起科技小院的工作与生活,脑海中涌现的是一幅幅鲜活的实地操作场景。对我而言,这正是‘在大地上书写论文’的生动实践。”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下,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对科技小院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瑜伽教室。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共同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支持科技小院力度,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规范管理,精准服务“三农”聚會場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技小院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我们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模式。未来的科技小院,不但要针对小农户,针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更新,还要与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对接。”林万龙说。

今天,科技小院已走出国门,推广到了老挝和非洲地区8个国家。“科舞蹈場地技小院服务阶段也从最初的1.0阶段发展到当今的3.0阶段。”张福锁表示,“科技小院的1.0阶段,主要是帮扶小农户,通过‘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并通过科技示范户和大农场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小农户。2.0阶段,是在助力脱贫攻坚过舞蹈場地程中,通过助推乡村产业升级,帮助更多农民增收。3.0阶段教學場地,则是在講座場地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用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贡献力量。如今,科技小院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小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去改变乡村。”

(记者 马爱平)

新华全媒+丨“追星”青年,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_中国发展门户网-查包養app国家发展门户

9月21日凌晨,在北京密云,刘包養包養洋(左)调试好拍摄设备,等待中国空间站过境。

2022年,“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用自主研发的光学跟踪程序在地面成功拍摄到中国空间站清晰特写影像,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空间站的“成长”。

出生于1990年的刘博洋,从小就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刘博洋高中加入学校“天文社”,高考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本科毕业后,他去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之后通过联合培养去西澳大学读博。目前,刘博洋正在参与北京大学“6-8米口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项目”。

从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包養網个喜欢用望远镜看月亮的男孩,到包養天体物理学博士,再到天文摄影师,刘博洋用多种方式探索着星空。对于未来,刘博包養網洋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价值,也做好天文科普,把星辰大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国家林草局部署深入推进查包養心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_中国网

近日,国家林草局召开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部署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家林草局将聚焦制约集体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打出政策组合拳包養,切实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推动集体林改取得新突破,力争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集体林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包養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我国有集体林地25.68亿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分布在2600多个县,涉及1亿多农户。2008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集体林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森林质量显著提升,集体林森林蓄积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亿立方米,增幅近85%。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林农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提出,将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是做好林权登记工作。自然资源部门和林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发力,妥善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鼓励各地探索高效便民的林权登记办证方式,推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与林业管理有机衔接。二是推动集体林科学高效经营。有序扩大集体林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范围,以点带面提高集体林经营水平。优化林木采伐管理,进一步放活人工商品林采伐。完善公益林管理制度,优化集体林中公益林比例。三是发挥国有林场龙头带动作用。鼓励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开展场村合作,发展包養網比較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强村富民与搞活林场的双赢。四是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食品、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富民产业,扩大优质林产品供给,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五是创新林包養业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林权收储担保包養網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等涉林信贷业务,探索多元化林业贷款融资模式。六是支持先行先试。指导福建、江西、重庆加快建设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精耕细作“试验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历史街区,在保护中发展(文化中国行)查包養網_中国网

在江苏省南京市老城南,古建老宅按照“修旧如故”方式保护修缮,既延续风貌肌理,也保留时代气息;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游船串起了两岸珍珠般散落的运河遗迹,重点文物与传统民居分级分类活化利用,实现可持续改造;苏州平江路上,居民在老街区生活便利,成为“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更具底蕴;在发展中保护,保护激发活力。近日,记者走访江苏代表性古建筑老街区,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让居住在老街老宅中的居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也成为城市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

修旧如故  记录历史

南京市老城南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三条营18及20号古建,许多南京人都很熟悉——这便是“积善堂”。

这是一处南京传统民居中典型的多进穿堂庭院式建筑群,共有二路七进,占地4500多平方米,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正房,中间以回廊连缀,临街房屋下方以青条石铺地。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局长李建波介绍,“老门东”(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浓缩地”,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因为战火和使用材质等原因,许多建筑珍贵又脆弱。2009年,南京以“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为方针,对“老门东”进行保护修缮。

修缮的第一步,是要保留建筑风貌的最大特色:青砖灰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李建波介绍,从2012年到2014包養網年,南京市秦淮区规划部门联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对老城南100处保存完整、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其铺地、门窗、梁柱等各个部件的色彩、尺寸、样式,进行定量测绘并横向对比,列出适应性取值范围,编撰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修缮技术图集,作为“修旧如故”的参考指南。

“修复院墙的青砖,有一部分是用其自身留存的,有一部分是从周边地区‘淘’来的同时期老材料,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史料上的记载,采用老工艺烧制而成的新材料。”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修缮项目负责人黄洁告诉记者,就像老师傅在修复文物时要“留白”一样,老街古建的修复并不是“仿古”甚至“以假乱真”,而是通过“留痕”,保存其历史进程中的信息。

李建波介绍,近年来,南京从物质空间和居民两个角度,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分类分级  活化利用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在无锡穿城而过。适逢周末,游客涌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乘游船泛舟古运河——这条游船线将两岸历史文化遗迹串珠成链。

无锡地方文化研究学者阮夕清介绍,总面积47.74公顷的街区,仍保留着传统“一河两街”的空间格局,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不可移动文物6处,历史建筑60处,是江南文化的活态见证。

2007年,在建筑学泰斗吴良镛院士的指导下,街区制定“整体包養创造、有机更新”原则,对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引入符合保护要求和发展需要的业态,让运河街巷活起来、火起来。

“明代开始,运河两岸窑业发达,鼎盛时期共有100多座砖瓦窑,为北京故宫和南京明城墙供应城墙砖。2013年,窑群遗址被包養網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梁溪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敏磊介绍。

2008年,街区选取了3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修建了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古窑文化及砖瓦的制作流程,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采取分级分类活化利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文化传承与展示为主,传统民居合理利用,让“保与用”实现良性循环。

街区中的钱少卿老宅,融合传统江南建筑意境与现代设计理念包養,维持建筑外观原貌不变,同时,充分利用内部空间,运用光影变化等艺术手段,塑造出雅致诗意的氛围,既推动了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也助力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性。

民生改善  生活便捷

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延续着“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还保存下众多珍贵遗存。它是“活着”的遗产,这里生活着1.1万居民,是古城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10多年前,我们还在用吊桶取井水、用浴桶洗澡、用煤炉做饭。”家住钮家巷的68岁居民高继国一家三口长期挤在2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随着年龄渐大,他舍不得搬离老宅,又迫切希望尽快改善生包養網活条件。

“历史街巷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是一体两面。居民的生活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常常可以看到游客走进弄堂与老人聊天、拍照。”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规划保护处处长王永法认为,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历史街区中的居民同样应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

高继国经历了“一块匾、一只桶、一口井、一根线”的更新过程——2002年,苏州市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他家修缮翻新成40多平方米的空间;2012年,姑苏区启动城市居民家庭改厕工程,新建的卫生间只有2平方米,却做到了干湿分离;2015年,古井老井治理开始,河道水质变得更加清澈;2018年,钮家巷社区实施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存在隐患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

如今,高继国家中有单独的水表、电表,方便的自来水,现代化的厨具,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这几年,街区已建成“一刻钟生活圈”:社区新建了为老服务中心,不仅可以测量血压血糖,还能送饭上门;马路对面的双塔市集提档升级后,买菜购物、小修小补有了一站式去处;去年新开的仁恒仓街综合商业体为周边居民提供了200多个优惠停车位。

高继国今年上初一的外孙女溪溪每天放学后都到外公家写作业,她也在街区找到了课余活动新空间——大儒巷38号平江文化中心里,有桃花坞木版年画等非遗体验活动,还有与苏州图书馆通借通还的“鸿儒书房”。离家不到5分钟路程,就是她和同学常逛的评弹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状元博物馆还是学校给学生举办10岁生日礼的地方……

“在如今的历史街区,我们一家人都找到了幸福感。”高继国笑着说。

迈步查甜心包養網新征程,总书记引领汇聚爱国奋斗磅礴力量_中国网

浩瀚宇宙,太空逐梦。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扎实推进……广袤太空,见证“中国高度”。

大坝高耸,水流奔腾。白鹤滩水电站,16台发电机组首次全开并网运行。发电机组内部,由1.6万多张磁轭冲片分900层叠成转子磁轭,中心最大偏差不超过0.02毫米,刷新“中国精度”。

南海之滨,千帆竞发。从“三天一层楼”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深圳续写“春天的故事”,2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托起国际科创中心,再创“中国速度”。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伟大的号召,这是前进的号角。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的现代化蓝图,激发起发展进步的时代洪流,汇聚起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和奋斗图景,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

今天的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意气风发,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为伟大事业而自豪——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庆前夕,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一起重温艰苦光辉岁月,汲取前进动力。

“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出京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

1960年至1969年,10万林县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成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脚下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生动诠释了事业发展的必然逻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浙江义乌,一座建在市场上的现代化城市。

今年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

从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到马路边摆地摊,再到建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义乌人40多年来的创业史,也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的义乌市场,汇集着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着210万家企业、3200万名工人。

面对市场的商户、小企业主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义乌作出了贡献,还要再作新贡献。你们每个人都是义乌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还要继续努力、再造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隆子县玉麦乡,放牧巡边的村民们户户高挂五星红旗。30多年前,年轻的卓嘎扛起玉麦乡乡长的担子,行走在为国巡边的路上,她的故事感动了全国。如今的玉麦,道路畅通,屋舍俨然,人民幸福。“玉麦乡的发展变化,是党中央关怀的结果,是祖国繁荣富强的缩影。有国才能有家,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凝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卓嘎深情地说。

迎着朝阳,五星红旗在江苏灌云县开山岛升起。海风呼啸,国旗飘扬。岛上的民兵对着徐徐升起的国旗立正、敬礼。1986年的国庆节,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开山岛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以后,寒来暑往,岛上每天都要升国旗。在王继才夫妇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接过守岛卫国、爱国奉献的接力棒。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胸怀家国,每个人的目光都可以如此之辽阔,每个人的奋斗都将留下深深印记。

传承有序,历史的接力棒传到当下;青春有为,复兴的重任挺膺担当。在红旗渠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包養網心得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红旗渠畔,90后青年陈龙去年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种植糯玉米,却遭遇重大挫折。喝红旗渠水长大的老支书说:“咱红旗渠的儿女连山头都能搬走,还怕这一次失败吗?”

陈龙重整旗鼓,夜以继日忙碌在田间地头,用拼搏和汗水换来了今年的大丰收,“红旗渠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我将继续摸爬滚打,淬炼成长,为祖国添彩、让人生出彩。”

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勉励下,广大青年豪情满怀、奋勇拼搏,成为中华大地上生机勃发、高歌猛进的亮丽风景,激荡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澎湃力量。

时值秋收,河北曲周县王庄村,一人多高的玉米丛中,一穗穗玉米结实饱满。

头顶草帽、皮肤黝黑,带着米尺、网兜、台秤,中国农业大学2021级博士生郝展宏每天都穿梭在地里,测量各个地块玉米籽粒的产量。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他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干劲越足。“我们既是研究生,搞研究、写论文;也是老师,下田指导、给农民讲课,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和科技小院结缘5年的郝展宏说。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截至目前,各地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

国庆前夕,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组织培训、传播农业技术,师生们丝毫没有休息的意思。饿了,就蹲在田埂上,卷着大葱吃大饼;个个晒得黝黑,干起活来如同“老把式”;培训老乡时,没有了文绉绉的专业术语,都是接地气的家常话。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化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前进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风雨兼程。

新灶台、新火炕、新油烟机一应俱全……看着灾后曾积满污泥、间墙开裂的老屋焕然一新,村民杨春贵喜笑颜开,“政府给了补助,现在一切都是新的。咱好好干,用流行的话来讲,未来可期。”

8月初,黑龙江尚志市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杨春贵所在的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受灾严重。

“我一直牵挂受灾群众”。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总书记走进杨春贵家中,看到房屋修缮即将完毕、生产生活都有安排,感到很欣慰。

杨春贵回忆,危急时刻处处英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冒滂沱大雨、战滔滔洪水;洪水一退,工作队清淤泥、除垃圾、抢排积水,送被褥、送食品、确定补助,还有无人机增施叶面肥,全力挽回受灾农作物损失……

如今,灾后的黑土地一派繁忙建设景象,“修好屋子备秋收”,杨春贵和乡亲们信心满怀,“有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实践表明,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

为伟大任务而振奋——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发出伟大号召。

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等。

“总书记来到我们总装车间的时候,我们生产线每60秒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这几个月我们完成了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现在只需53秒!”在热火朝天的总装车间,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总装车间工程师张自初兴奋地说,“不要小看这7秒时间,这意味着生产效率又提升了一大截!”

今年4月,全国两会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安徽合肥,“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迎来重大突破;江西万安,自主育种研发的油包養菜新品种“中油早1号”创造了新的高产纪录……

创新驱动活力奔涌,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飞,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成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总书记的这个重大判断,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紧紧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稳步提升,中国经济动能澎湃。

北京向南百余公里,河北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人民建造一座未来之城。

“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考察雄安,寄予厚望。

“这个工地目前每天有1000多人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在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施工现场,雄安集团雄商公司总经理助理、昝岗管委会党组成员罗爽亲眼见证了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使命的新城拔节生长:“上百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10万名建设者不舍昼夜,齐心协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树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透过日新月异的雄安,可以感受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状态,可以瞭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绚丽的前景。

“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如何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在各地考察调研或召开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区域发展战略作出针对性安排,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

在广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在山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黄河流域各省区“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在四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求“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

在新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在黑龙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在浙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

广袤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国一盘棋”渐入佳境。

滔滔黄河,滋养河套腹地;千里林场,扮靓祖国北疆。

“造林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要想‘绿进沙退’,就得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杜文化一边查看树苗,一边述说着林场不凡的过往: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到65%,沙地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

“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市考察,勉励大家。

“林场里,三分种、七分管,管护是重中之重。”茫茫林海里,90后林场职工钟方帅正利用“天眼”系统进行巡林,依托北斗导航,只需指尖轻轻一点,就能对森林资源进行巡逻监控,同时方便科学规划设计。“作为林场人,守护好北疆绿色长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钟方帅坚定地说。

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山水林田湖草沙,时时牵挂,放心不下。看待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着眼大历史观、着眼子孙后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发展答卷,绿色成为鲜明底色。

今年上半年,我国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较高水平;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的“含绿量”更高,万里河山,锦绣中华,美丽中国的画卷徐徐打开。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山东枣庄市是我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考察。

得知当地大力发展石榴深加工和石榴盆栽培育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总书记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祝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昔日驼铃阵阵,今日汽笛声声。在陕西西安国际港站,一列列满载着汽车、机械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整装待发,即将开往中亚、欧洲。

“平均每天有约15列‘长安号’在这里始发和到达,中欧班列‘长安号’在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稳、更远。”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自豪地说,中哈(西安)商贸物流基地项目即将在年底建成,届时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物流往来将又多一个包養“大本营”。

“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履铿锵,“朋友圈”越来越大。空客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宝马持续在华增资,西门子数控项目落子南京,阿斯利康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在全球跨境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磁力”越来越强,持续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

为伟大文明而骄傲——

从传承与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作出的重大判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赓续?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如何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一以贯之。

深刻论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鲜明阐释“两个结合”,精准提炼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述,指引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深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把握“两个结合”,更加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绍兴城西,浙东古运河碧波荡漾,流淌着一段2500多年的水运史和绵绵不绝的中华文脉。

9月20日下午,正在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步行察看古运河河道和周边历史文化遗存,详细了解浙东运河发展演变史和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大运河保护等情况。

治水关乎治国,水脉连着文脉。在总书记心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守护中华文化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

河南安阳西北郊,洹河静静流过殷墟。刀笔留痕,甲骨呈奇,印证数千年信史,记录方块字源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这里考察,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守护好中华文脉,考古工作者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我们不断有新发现,相关研究与甲骨文所记录的大邑商逐步印证,进一步揭示、呈现、还原出全面鲜活的商代文明。”

开局之年,万象更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我们从传承与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5月,在山西运城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6月初,在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7月下旬,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在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总书记强调:“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一架绣绷、一缕丝线、一枚钢针,在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小店里,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埋首锦缎之上,巧手翻飞。许多游客驻足,被精致的苏绣折服,为精湛的技艺喝彩。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见到了卢建英。从祖母、母亲到她和女儿,苏绣这门技艺,在这个家庭已传承四代。

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当时我正在绣制新作品《桃花太平鸟图》,想传递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我们苏绣工艺上,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创作出一幅幅优秀作品。”卢建英说,“我将继续研习苏绣技艺,并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让传统文化绽放更多荣光。”

多彩非遗,提升生活品质,彰显文明特色;代代传承,绵延不绝,凝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庆前夕,广大非遗传承人忙着搞创作、做文创,筹备着进景区、到线上。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流行的交融互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结着我们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厚植家国情怀。

“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当晚,永定河畔首钢园内,在见证了北京冬奥会荣光的首钢大跳台前,一场文艺晚会惊艳亮相。

“诗在,精神之风骨就在,时代之朝气就在,中华之文脉就在,我们就在!”情景表演《雅集》演绎了李白、杜甫等5位诗人的一次聚会,当他们吟诵出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时,引发了观众齐声跟诵,许多人热泪盈眶。

“当一句句唐诗脱口而出时,我意识到诗词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跳动在基因里。做中国人,自豪!”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曾宇昕感慨万千,在日记本里一笔一画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浩瀚的典籍,气象万千。厚重瑰丽的中华文化,激荡蓬勃昂扬的文化自信。

在昆剧《牡丹亭》里体验青春与爱情;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里感悟东方美学;在电影《长安三万里》里走进一个诗意的国度;从精彩绝伦的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读懂“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有力推进中华民族包養網價格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泼泼地融入时代,文化创造便汩汩而出。浸润着中华文化、饱蘸着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带领人们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文化自信蓬勃昂扬,前进定力无比强大。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走自己的路”因而有了强大底气,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团结奋斗,是新时代一以贯之的主基调,也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迈步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必将蹚出一条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文明新路!

(本报记者丁雅诵、亓玉昆、朱佩娴、龚仕建、李刚、张腾扬、张枨参与采写)

网络文学查包養網心得呈现“国潮热”_中国网

《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在京发布,专家表示——

网络文学呈现“国潮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日在京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创作为基础,对作家作品、IP开发、海外传播、版权保护等进行全方位观察、分析和研判。

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有什么新特点、新气象?网文IP转化有哪些新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网络文学有哪些影响?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网文出海有哪些新变化?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人,包養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人,同比增长9%。其中,网文写作年轻化趋势持续深入,95后、00后作家逐渐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新风潮,00后作家成为网文作家新增主力。多数作家系非文学专业教育背景,且多为兼职写作的“斜杠青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分析说,网络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青年文学,受众群体多为年轻人。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之间有着共同的认知,了解彼此的诉求,年轻作家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更突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多元题材和类型,其中历史、现实和科幻等题材尤为突出。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中,就有6万多部非遗题材作品,涉及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狮舞等127个非遗项目。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网络文学中的“国潮热”是年度的新现象,一方面,它深层次折射了大众审美趣味,是民族文化精神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反映。网络文学内在精神气质是“中华性”的,很容易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来亲近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与当前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有直接关系,不少文学网站组织了“非遗”等主题创作活动,这直接促成了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多样化表达。

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再创历史新高,“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题材年增速超20%。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现实题材依然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汇聚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全民创作队伍,描摹当代中国全息画像。同时,现实题材与其他类型之间互相叠加、融合,使“现实+”成为创作新趋势。

微短剧成为改编新方向

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市场规包養網比較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元。网络文学IP改编所处形势也迎来重大改变:一方面,传统文学改编和原创剧集爆款频出;另一方面,大众审美变化凸显,微短剧成为新风口,游戏和动漫改编的系列化趋势增强,网络文学不仅通过丰沛而稳定的内容供给彰显着自身作为“IP”的资源属性,也在技术迭代和大众审美的合力下推动着网络文艺生态的更新。

桫椤表示,微短剧的火爆与受众的欣赏习惯有关,对强情节、强矛盾性、高爆发力故事的喜爱是人类的共性,这一点契合了网络文学架构故事的方法,也让微短剧与网络文学之间进行互动。微短剧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网络文艺形式,借鉴的正是网络文学的模式,不仅原创作品效仿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架构、角色设定和编织情节的方法,还直接从已有网络文学作品中选择改编,这使得微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新方向。

“不过,目前网文IP在微短剧市场中占比有限,产业价值发挥得也有限。”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表示,推动网文与微短剧强强联合,这是未来微短剧精品化的趋势。

报告显示,IP改编全链路的结构性变化成为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的亮点之一。IP前置开发模式逐渐成熟,内容平台得以在作品连载阶段便启动孵化,其定制化打造的有效互动、二次创作等模式,更成为IP改编孵化“杀手锏”。

汤俏表示,IP前置是指网文IP在创作连载阶段就开始孵化,通过“段评、章评”等形式吸引粉丝互动,以此加深读者与作者、作品的连接,以及对IP的归属感,然后衔接产业链下游,实现IP粉丝群体的无缝迁移。这将在源头为IP后续开发奠定根基,让IP向中下游衍生前便拥有为影视、游戏、漫画强势引流的实力。

人工智能推动网文“一键出海”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2023年度全球性热门话题。报告指出,技术日趋成熟,能够大幅度提升翻译效率、降低成本的AI翻译成为出海平台和海外读者的选择。2023年,起点国际持续推进人机配合的AI翻译模式,多部AI翻译作品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佳作。

推文科技创始人童晔表示,AI翻译系统可使行业效率提高3600倍,翻译成本却是此前的1%。未来,通过人机协同优化翻译质量,中国网络文学将向海外进一步输出,产业生态打造也将更趋完整。

除了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AI所具备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报告指出,AI产品已可以为网文作者提供四种内容生成功能:即世界观设定、角色设定、情景描写和打斗描写。

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必将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欣赏、改编,首先它是一个天然的技术助手,让网络作家眼界大开、脑洞大开。然后,它会推动网络文学迅速向视频转化,网络作家可能也是导演,作品是文字和视频相结合,让观众通过多种媒介和多个感官来欣赏。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行业规模、作品内容、营业收入、运作模式、技术支持、赛道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国际化影响和市场化活力。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总体上仍然延续了前几年的发展态势,网文出海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作品质量稳定提升,作品数量持续增长。

陈定家表示,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化,“一键出海”、全球追更已经成为翻包養網包養出海的新趋势。文字翻译的瓶颈即将突破,出海作品数量有望相应出现一个井喷时期。同时,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正朝着规模化、精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快速拓展,未来的全球IP,有望从中国网文中诞生。(记者 刘江伟)

外媒:超过马斯克查覓包養價格!扎克伯格成全球第三大富豪_中国网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华尔街日报》8日报道,近日,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自2020年以来首次超过特斯拉CEO马斯克。包養網

资料图:马克·扎克伯格。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据报道,3月初,马斯克曾在彭包養網比較博亿万富翁指数榜上排名第一。近日,有消息传出“特斯拉取消推出一款价格较低汽车的计划”后,尽管马斯克已否认了相关报道,他的包養網排名还是出现了下跌。报道称,2024年,马斯克的财富缩水了484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Meta Platforms Inc.(META)股价率创新高,扎克伯格的财富则增加了589亿美元。

彭博社还报道称,这是自2020年11月16日以来,扎克伯格首次跻身彭博亿包養万富翁指数榜前三名。马斯克现在的净资产为1806亿美元,扎克伯格的净资产为1869亿美元。

此外,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董事长阿尔诺和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佐斯,分别以2234亿美元和207包養行情3亿美元的财富,位居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榜的前两位。

2024中关村论坛将于4月25日举办 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_中国查包養app网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4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陈克龙回应各界关切。

办成一届精彩纷呈、卓有成效的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盛会

“自本届论坛筹办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强化国家级、国际化,突出全方位、专业性,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影响力和引领力。”于英杰说。

2024中关村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将举办近120场活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外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等受邀参会,与会嘉宾将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本届论坛设置了论坛会包養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围绕科技前沿、新质生产力、开放生态、科技人才、科技治理等议题举办60场平行论坛;进一步突出本届论坛技术交易的全球性、前沿性、实效性,举办包括重点国别对接会、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首秀”会、高顶尖产品“首发”会在内的30场活动;将于29日下午举办重大成果专场发布活动,面向全球发布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重磅创新政策、最新研究报告。

此外,本届论坛还特别在27日设立人工智能主题日。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将主办1场主题论坛、4场专题论坛和7场特色论坛,5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奖者将参会。会上将发布一批重磅成果,助推北京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建设。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科学家、创新型企业、投资人参与。具有突出前沿探索、成果共享、开放包養合作等3大特点。我们期待与各界嘉宾相聚北京,广泛交流、增进共识,把本届论坛办成一届精彩纷呈、卓有成效的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盛会。”陈家昌说。

早日把中关村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也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高新区。”于英杰表示,“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路子,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余家。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预计达8.6万亿元,占全国178家高新区的1/6。

于英杰介绍,近年来,中关村以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包養網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全球首枚成功入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率先开辟量子、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等产业集聚区,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一批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多项重大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已先后向全国复制推广。

于英杰表示,为早日把中关村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下一步,北京市将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创新策源,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抓产业提升,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加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速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抓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陈家包養網昌介绍,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重大国家战略,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布局的重中之重。中关村论坛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载体。

近年来,北京着力加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北京市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吸引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开展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构建良好开放创新环境,辐射带动京津冀等区域协同发展。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于英杰说,“六个创新跃升”包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倍多,技术合同成交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中关村总收入5项指标均实现翻番。“五个全球前列”包括:自2017年以来,稳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全球首位;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411人次,在全球创新城市中排名第一;独角兽企业数量114家,位居全球第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自然集团包養網心得、清华大学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均位居全球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北京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陈家昌表示。

日媒:地震扰乱供应查包養網心得链,日本多家工厂停工_中国网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潘小多】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包養網排名7.6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此后两天,北陆地区依然余震不断。据《日经亚洲评论》1月3日报道,地震对当地零售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影响正在扩大。

截至当地时间2日上午,日本石川县、富山县、福井县、新潟县等地约160家全家便利店暂时停业。便利店品牌7—Eleven在同一天下午宣布,位于石川县、富山县等地的大约20家店铺暂时停业。零售业方面,在金泽市和富山市都拥有店铺的大和百货商店原计划2日举办新年首次销售活动,却因为地震全天临时停业,并关闭金泽市的香林坊店等两家店铺。

地震的影响也蔓延到物流领域。据报道,日本运输公司大和运输在部分地区暂停接单,物流公司佐川急便在2日暂停石川县部分地区的投递。日本邮政除了新潟县和北陆三县外,对北海道、山形县、长野县、兵库县等地区的包養邮件和邮政包裹配送也出现延迟。

在制造业方面,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新日铁直江津地区工厂在地震发生后便暂停了运营。2日下午,该工厂仍在接受检查。

北陆地区是日本电子设备产业的重要基地,不少电子、半导体企业在此设有工厂。电子零件巨头村田制作所的主要工厂之一位于福井县,该公司主要生产电子设备需要的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40%。该公司在石川县和富山县也有其他电子零件的生产基地,受地震影响很大。村田制作所宣传部表示,“因为工厂放假,所以没有运行。工厂在确保员工安全的同时,正在确认设备受损情况”。由于许多公司新年放假,员工几乎不在工厂,因此包養目前对生产设备的损害情况和业务影响仍不清楚。

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宣传部表示,“石川工厂和鸟取工厂都未运行。部分员工已疏散,情况不容乐观。”东芝公司也表示,“情况正在确认中”。松下电器公司在石川县设有电机生产基地,在地震发生一个半小时后,确认了居住或工作在石川县、富山县、福井县和新潟县绝大多数员工的安全。至于设备损害,目前尚未收到有重大损害的报告。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两家台湾半导体厂在日本的厂区也受到波及,包括台湾半导体硅晶圆供应商环包養球晶圆以及华新丽华集团旗下微控制器大厂新唐。3日,环球晶圆表示,为观察余震和电力供应并全面检查设备,环球晶圆日本子公司于1—2日短暂局部停工,经确认无损后,已包養全面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