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老男孩”和他的農人工俱查包養心得樂部_中國村落復興在線_國度村落復興信息門戶

2月13日,在河北電機股份無限公司生孩子車間,石家莊市欒城區樓底農人工俱樂部成員在為李俊岐(右)化裝。

2月13日,河北電機股份無限公司的生孩子車間內一派歡歌笑語,往日機械轟叫的車間被姑且改革為表演舞臺,李俊岐帶著一群來自石家莊市欒城區樓底農人工俱包養網排名樂部的“演員”,為春節時代苦守職位的工人們奉上一場出色的慰勞表演,配合迎接元宵佳節。

本年72歲的李俊岐是石家莊市欒城區樓底村村平易近,他熱愛文藝,作詞譜曲、彈奏演唱樣樣外行。跟著經濟成長,樓底村周邊工場不竭增多,外來務工職員多少數字也隨之疾速增添。為更好地豐盛大師業余文明生涯,他和村里的文藝喜好者們于2011年11月成立了樓底農人工俱樂部,公費購買音樂器材、音響裝備、服裝道具等,“我本來在縣文明館任務過,后來告退開工場,一向有個文藝夢。”

俱樂包養部由開端的幾小我成長到此刻的67名成員,不但是四周村鎮,還有良多石家莊市里和外縣區的喜好者年夜老遠跑過去參加俱樂部。扮演隊、戰鼓隊、平易近樂隊、曲藝隊,俱樂部成員包養平臺推舉分工明白,一切節目都是本身創作、編排、表演。

現在,樓底農人工俱樂部曾經小著名氣,李俊岐一直保持以公益表演為主,偶然有點支出會給俱樂部成員包養行情發放飯費或路況費。李俊包養網 花圃岐說:“我一向保持文藝幻想,有伴侶叫我‘老戲骨’,也可以稱號我追夢‘老男孩’。”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新華全媒+丨“追星”青查包養行情年,記載中國空間站“生長”_中國成長門戶網-國度成長門戶

12月4日,在北京昌平一處拍攝地,劉博洋組裝調試追蹤拍攝設包養網備,打算拍攝行將前往地球的神船十四號載人飛船。

2022年,“90后”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用自立研發的光學跟蹤法式在空中勝利拍攝到中國空間站清楚特寫記憶,用鏡頭記載著中國空間站的“生長”。

誕生于1包養網比擬990年的劉博洋,從小就對地理有著濃重的愛好。劉包養博洋高中參加黌舍“地理社”,高考考進北京年夜學物理學院地理系。本科結業后,他往了中科院國度地理臺,之后經由過程結合培育往西澳年夜學讀博。今朝,劉博洋正在介入北京年夜學“6-8米口徑生長型通用光學看遠鏡項目”。

從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個愛好用看遠鏡看月亮的男孩,到天體物理學博士,再到地理攝影師,劉博洋用多種方包養網式摸索著星空。對于將來,劉博洋有著清楚的計劃,他盼望本身的任務可以具有必定的科研和工程價值,也做晴天理科普,把星斗年夜海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包養網心得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乡村振兴在行动|广西金秀: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春耕春查包養經驗种_中国网

新华网南宁4月29日电(袁喆 汤静怡)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种正当时。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的田野间,挖掘机平整土地,旋耕机翻动泥土,无人机播洒肥料,插秧机将秧苗整齐地插播在田里……田间地头奏响春耕春种乐章。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措施,有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推动“粮田”变“良田”

近日,跟随“春耕春种走基层”中国水产广州建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建公司”)媒体开放日活动,调研组走进金秀,实地了解当地如何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包養

在三江乡三江村、同化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盘”在田间,道路两旁的挖掘机、插秧机、旋耕机正忙着作业,整齐的方块稻田犹如大地调色盘。

“以前这里的地块小且分散,现在不仅小田变大田,还成片了。”村民廖志和介绍,如今自己的地通过流转租给了广建公司,自己成为该项目的管护负责人,不仅可以挣土地租金,还能拿到稳定的工资。

该项目是广建公司跨入乡村振兴领域的第一个耕地占补平衡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等工程,可新增水田面积1485亩,目前施工生产已全部完工,整体春耕插秧4月底前完成,5月底完成竣工交付和耕地入库。

据了解,广建公司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农业为主业的全产业链央企,公司聚焦全域国土包養综合整治、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延链、补链与强链。

“央企的参与不仅加快了土地开垦进程,项目还聘用了本地的农民负责种植、管护等环节,促进农民增收,一举两得。”三江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罗华吉说。

金秀出台了《金秀瑶族自治县2023-2025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农田开垦、土地平整、土地流转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使“荒地”变“耕地”,“粮田”变“良田”。

据金秀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数据,2024年,金秀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16个项目,立项总面积8245亩,预计新增耕地指标8065亩(其中水田3195亩)。

高标准农田稳粮“有底气”

农业的提质增效不仅需要土地整治,还得通过提升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农田防护设施建设等,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率。

“我们规划引入国内先进的土壤富硒改良技术,致力于将金秀项目打造成为具有自主农业特色品牌的双富(富硒、富营养)水稻基地。”广建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颜聪世介绍。

同时,金秀通过建设灌溉水利渠道、田间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田道路通达条件,有效包養網心得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此外,金秀还通过施加有机肥和种植绿肥等土壤培肥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目前,金秀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2.06万亩,已完成春播粮食播种面积5.03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42万亩,完成早稻面积任务的98.4%。

现代农业“丰”景好

近年来,处于山区的金秀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

在金秀瑶药产业技术实训基地,十几顶黑色大棚里种植着草珊瑚、七叶一枝花、黄花倒水莲、走马胎等上百种药材。得益于大包養棚,原来长在山上的药材,如今也能走出深山,实现量产。

广西金秀汇萃本草瑶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种苗基地负责人曾山介绍,基地有瑶药种植技术培训区、瑶药种苗培育区、科普展示厅等。基地不仅免费给农户包養提供种苗,对农户种植的药材也保价回收,带动周边100多户群众在基地务工就业,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瑶药。

目前金秀建成瑶药种植示范基地3个,中草药种植面积超18万亩,预计产值可达3.2亿多元。

同是依托大棚“加持”的还有金秀镇长二村的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主要种植生产食用菌菌棒。

“该项目每年可带动周边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收入17万元左右,为周边群众提供60个以上就业岗位。同时对周边有种植食用菌意向的群众,低价提供菌包给群众,公司负责给予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增加群众的收入。”产业园负责人、广东粤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华贤介绍。

2023年,金秀引进设施农业企业3家,落实设施农业项目23个,新建大棚蔬菜510亩、设施牧业4.28万平方米、设施渔业108亩。

未来,金秀将继续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农业与旅游、文化的融合,挖掘农业多功能性,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参与采写:牙举成)

治理“高价彩礼” 六成受访者呼吁形成文明查包養網站比較嫁娶新风尚_中国网

治理“高价彩礼” 六成受访者呼吁形成文明嫁娶新风尚

超五成受访者认为“高价彩礼”主要与攀比心理和各地风俗有关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彩礼数额不断走高,加重了年轻人婚恋负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0%的受访者觉得彩礼在结婚过程中重要,是婚姻礼节不可或缺的。治理“高价彩礼”,60.5%的受访者希望全社会形成文明嫁娶的新风尚,59.3%的受访者建议推行扎实的成人礼教育,帮青年树立健康的婚恋观、人生观。

社会学家分析:彩礼攀比之风盛行,应有的礼仪意义被忽视

北京某高校00后研究生马辰认为,彩礼在结婚过程中很重要,是自古以来的礼节。彩礼数额应该在双方家长的协商下,由新人决定,支配方式也由新人决定。

南京某公司95后已婚员工王刚觉得,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是否合拍、双方父母是否认可,相比之下,彩礼给多少不太重要。

调查中,56.0%的受访者觉得彩礼在结婚过程中重要,是婚姻礼节不可或缺;27.8%的受访者觉得不重要,彩礼使婚姻门槛越来越高;16.2%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蔡磊介绍,彩礼在古代被称为聘礼、聘金,指在缔结婚姻关系过程中男方家庭支付给女方家庭的财物。“传统社会的聘礼本质上是一种婚姻礼仪,象征婚姻关系的确立,宣告婚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体现了男方对婚姻的重视和承诺,也蕴含了对婚姻的美好期许。现在一些人过于重视彩礼的经济功能,导致彩礼数额越来越高,也使攀比之风日渐盛行,不少年轻人乃至其父母已不太懂得彩礼应有的礼仪意义和吉祥寓意”。

先秦时期,花椒、桃子都曾作为聘礼,寓意多子多包養網福、果实累累。后来,大雁因对伴侣的忠诚成为古时婚娶的聘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彩礼数目也逐渐升包養高。从20世纪90年代的几百元,到现在的数万元、数十万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超高价彩礼,这失去了彩礼原本的意义,变成一种攀比,甚至是单方面索要。”马辰认为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不同,一味攀比,最后因彩礼弄得两人不愉快,甚至分手,就很不值当了。

调查中,受访者觉得“高价彩礼”主要与攀比心理(52.5%)、各地风俗(51.3%)、传统观念(51.2%)有关,其他还有拜金主义(50.4%),城乡差距、资源分配不均(48.4%),当地人口性别比失衡(25.8%)等。

“婚姻市场上性别结构失衡和女性资源的相对短缺,促使‘高价彩礼’成为婚姻市场中的优势竞争资源,进而不断推升彩礼价格。”蔡磊说,女性地位的提升和育儿观念的转变使得养育女性的成本增加,为偿还女方养育成本而支付的彩礼也随之增长。此外,年轻人闲暇时间短缺,造成相亲的恋爱模式流行,催生功利的婚恋态度,“高价彩礼”进而被追捧。

治理“高价彩礼”,60.5%受访者希望全社会形成文明嫁娶新风尚

马辰认为,遏制“高价彩礼”需要从年轻人开始转变观念,年轻人应该成为摒弃“高价彩礼”的践行者。当下一些年轻人崇尚简约的婚礼,省去了传统婚礼中一些繁琐的流程,反而乐在其中,真正享受了婚礼过程。

90后戚霞与男友的家乡相隔较远,双方家长没有太多机会见面,他们就在双方家长见面前做了很多工作。“我先问了家人彩礼的情况,妈妈依照本地习俗跟我说了一个数目,这个在本地属于中等水平,我也事先打听了男朋友家乡的情况,感觉这个数目与男友家乡的情况出入不大,之后才跟男友聊,然后让男友跟他包養網的父母商量。果然之后在彩礼的问题上,没有任何矛盾,双方父母见面时,他们家直接带着彩礼来了,我父母也没有异议。”

蔡磊认为,年包養轻人对彩礼的意义和价值应有理性认识,应充分认识到彩礼的礼仪功能、文化意义,将其看成是对婚姻的郑重承诺和美好祝福,弱化彩礼的经济补偿和资助价值。彩礼的价格和婚姻的幸福并不成正比,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婚前准备是学习经营婚姻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幸福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单一地追求“高价彩礼”。要根据双方家庭实际情况来议定彩礼价格,不能盲目攀比。

治理“高价彩礼”,60.5%的受访者希望全社会形成文明嫁娶的新风尚,59.3%的受访者建议推行扎实的成人礼教育,帮青年树立健康的婚恋观、人生观,55.9%的受访者建议宣传男女平等,转变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44.7%的受访者建议专项治理“高价彩礼”等社会问题,33.4%的受访者建议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31.9%的受访者建议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马辰建议减少攀比炫耀心理,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年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低价彩礼成为新的社会习俗。

“我有一个好朋友,老公从上学时就追她,追了好多年,最后终于走入婚姻。她对这段感情很自信,根本不在乎彩礼多少,都是男方家定,但是男方家反而不想让女孩子受委屈,各种礼数都非常周全。”戚霞觉得,一方面,女性要对即将走入的婚姻有信心,从整体上考量对方及家庭,不要太在乎细枝末节;另一方面,如果双方能平心静气地交流,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彩礼问题不会成为太大的困扰。

王刚认为,治理“高价彩礼”要引导青年扭转观念。同时,男女双方可以在彩礼之外,多创造些仪式感,比如一起旅游,做一些印象更深刻的事情。

蔡磊说,彩礼作为一项传统婚姻习俗,本质含义是对婚姻的庄严承诺,如果完全取消彩礼,很难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体现这一意义。而且现在不少女方家庭将彩礼看成是自身尊严和价值的象征,也很难让他们接受“零彩礼”的婚姻形式。他认为,为彩礼价格制定上限,推行“低彩礼”或许更为切实可行,而且“低彩礼”在很多地方已取得成效,应加大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健康的婚礼风尚。同时努力挖掘和宣传传统彩礼的礼仪内涵,倡导用具有吉祥喜庆意味的传统民俗礼品来替代现金彩礼,让彩礼回归“礼仪”之用。

受访者中,男性占38.3%,女性占61.7%。00后占22.3%,95后占22.7%,90后占33.4%,85后占12.6%,80后占包養網9.0%。一线城市的占30.2%,二线城市的占39.0%,三四线城市的占22.0%,县城的占4.6%,农村的占4.2%。

(王荣慧对此文亦有贡献)(记者 王品芝)

“芍药村”查包養網心得里的两组“实验”_中国网

眼下,重庆市垫江县曹回镇徐白村芍药花开正盛,两组围绕芍药展开的“实验包養”也在同时进行。
  第一组“实验”的主人公是驻村第一书记田勤思。他的“实验器材”相当简陋——一排装着透明液体的玻璃花瓶,各自插着几朵芍药鲜切花,每个瓶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清水”“营养液”“糖水”等字样。田勤思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一次,嘴里还念念有词,“糖水里的鲜切花开得不错,要不再加一些营养液进去看看效果……”
  田勤思解释道,2021年起,徐白村开始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发展芍药鲜切花产业。当年种下的芍药如今迎来了第一次产花期,村上也是首次通过直播卖鲜切花,正是展现成果的时候。
  “直播间里常有观众问鲜切花要用什么水来养,直播团队也没有经验,为了给观众一个答复,我就做了这组‘野路子’实验,边卖边学。”田勤思说,“直播间里卖的花来自村集体和农户,既然村上选准了这个产业,我们也丝毫不能马虎。”
  令田勤思惊喜的是,鲜切花的火热程度超出预期,不到两周时间,村上就卖出大约30万朵芍药鲜切花,平均每支3元钱。
  一旁的徐白村党支部书记邓祖保介绍:“徐白村种了几百年芍药,以前却从没卖过鲜切花。村民们都是取芍药的根当作药材来卖,3至4年才能收获一次,亩均收入7000元左右;而芍药花‘一岁一枯荣’,从种后第三年产花期开始,每年都可以切花,亩均收入约17000元。”
  除了通过村里的直播间卖鲜切花,村民们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多。今年70岁的徐白村村民高敢成说,自己在村上的包養網心得芍药园做些除草、切花的零工,每年能挣7000多元。村里的芍药园还吸引来不少游客,老乡们带着家里的鸡蛋、蜂蜜、红苕粉等农产品来卖,不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
  “我顶多算是个土专家,芍药未来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我们村里的真专家。”田勤思说。随后记者被带到了第二组“实验”的所在地——芍药科技小院。2023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设立195家科技小院,徐白村的这所小院就是重庆入选的15家科技小院之一。
  小院里,西南包養大学学生湛余和李海霞正俯下身子,观察并记录着芍药幼苗的生长情况。
  “小院旨在开展芍药的品种培育和种苗繁育实验包養網。”湛余说,平时她们会在资源圃里观察各类引进品种在垫江的生长情况,帮助选育更多适合垫江的品种。
  “观察记录之余,我们也会到村上的直播间帮忙。借此机会我们可以更贴近鲜切花市场,了解市场的喜好,这是在课堂和实验室中没法学到的。”李海霞说。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垫江芍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眭顺照介绍,除了芍药的选育工作外,项目团队正在钻研芍药的组培和肉质根繁育技术,目前在实验室中,两者均已经取得初步进展。相较于包養網传统的分株繁育模式,组培和肉质根繁育可以大大提高芍药繁育效率。
  田勤思说,目前垫江的种苗多是从别的地方引进,西南大学团队的实验成功后,将有效解决扩种芍药时种苗供应不上的问题。
  徐白村里的两组“实验”,连接着高校、农村和市场,无论专业与否,都为乡村振兴添了一把力。   (记者赵佳乐)新华社重庆电

中国海洋经济复苏强劲_中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国网

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6.0%——

中国海洋经济复苏强劲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海洋经济强劲复苏助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表示,2023年海洋领域宏观政策持续显效,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海洋经济复苏强劲、量质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海洋制造业包養增速高于全国。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海洋服务业助推国民经济增长。2023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7%,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较快,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110亿吨。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多家邮轮港实现邮轮复航。

——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一是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渤包養網比較中26-6亿吨级油田等勘探取得新发现,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和9.1%,海洋原油增产量连续4年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二是深远海养殖加快推进,优质海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比2022年增加16个,沿海各地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和投产运营不断取得新进展。三是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积极推进,天津、山东、浙江等地海水淡化项目稳步推包養进,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规模超30万吨/日。

三大需求拉动海洋经济量质齐升。从消费看,海洋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向好。“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居民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包養網,海洋旅游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带动沿海地区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性消费快速恢复。”崔晓健介绍,2023年海洋客运量、海洋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2.3%、125.4%。海洋旅游消费趋向多元化,融合业态不断涌现,“演艺+海洋旅游”“博物馆+海洋旅游”等模式成为新热点。居民饮食逐步向品质化升级,海洋水产品消费市场供需两旺。2023年全国水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7%,海洋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9%。

从投资看,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在港口建设方面,2023年1至11月,沿海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包養網10.5个百分点,港口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对外贸易看,2023年中国海洋船舶工业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订单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船舶出口至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4%。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增长,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82.7%。2023年,全国沿海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4%,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近10%。

崔晓健认为,面对2024年的挑战,在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助力海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记者孔德晨)

国查包養網新办就推进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_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4年3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推进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大家介绍推进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先生,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先生,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先生。他们将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陈敏先生介绍情况。

2024-03-01 10:02:34

水利部副部长 陈敏: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我国江河洪水多发重发,7月底8月初,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防汛抗洪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念灾区人民群众,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对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要部署,专程到黑龙江、北京、河北、天津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会同省级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近期、中期、远期治理目标,全力推进以京津冀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整体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一是抓紧修复水毁水利设施。去年汛后,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指导地方加快水毁损失核查,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及时全部发放到位,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指导地方抓紧修复水毁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农村供水、农田灌排、水文等水利设施。目前,重点水毁修复项目5542处,已修复4558处,确保2024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承担防洪任务的水毁工程修复重建。

二是加快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充分利用中央财政增发国债资金,加快灾后水利项目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筛选项目,形成项目清单,分三个批次全部下达,并联合水利部出台2023年增发国债水利项目管理办法,组包養網织指导地方分类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开工、建设管理、投资计划执行、工程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等全流程管理,确保水利项目建设进度符合要求。目前,已实施国债水利项目1488个,完成投资293.1亿元,总体进展顺利。

三是完善海河、松花江、辽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京津冀等北方地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统筹流域和区域,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针对流域防洪薄弱环节,加快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和近期治理实施方案编制。京津冀为重点的海河流域,加快完善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针对重点地区和重要基础设施,合理建设外围蓄洪分洪排洪工程,优化防洪格局。同时,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下一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地方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水利建设工作,确保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加快补齐防洪工程体系短板,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包養網排名

2024-03-01 10:14:52

陈文俊:

谢谢。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4-03-01 10:16:44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重建工作时指出,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请问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方面,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另外,增发国债支持海河等流域防洪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2024-03-01 10:19:14

陈敏:

水利部指导各地水利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积极利用增发国债资金,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特别是全面复盘检视海河流域防洪体系,针对“23·7”洪水暴露出的问题,立足全局和长远,系统谋划海河流域系统治理思路举措,大力推进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一方面,加快水毁修复和灾后水利工程建设。各省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建立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定期调度项目实施,及时跟踪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配套资金、要素保障等难点问题。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细化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办法。省级水利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建立项目台账,分项目类型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工作完成时限,比如四川省水利厅按照工作台账10余次协调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加强对市县的指导督促。省级水利部门指导市县水利部门,“一项目一策”制定实施计划,细化工作责任。比如,湖南省水利厅组建14个督促服务组,抽调精干力量开展“百名干部专家下基层、联项目、送服务”,提供政策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比如,贵州省水利厅按照开工、建设、竣工“三到场”,指导市县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管理。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开展两次水利项目组织实施推进会,联合派出工作组对建设任务比较重的省份开展实地督导。各地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进新开工项目审查审批和开工建设。目前,京津冀等受灾严重省份正加快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增发国债支持的水毁修复项目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陆续开工建设。对于整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各地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正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第二方面,加快完善海河、松花江、辽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结合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和近期防洪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立足近5年、着眼2035年、展望2050年,统筹近期、中期、远期治理目标,论证提高重要保护对象防洪标准,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加快形成海河、松花江、辽河等流域防洪体系新格局,全面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目前,海河流域子牙河青山水库开工建设,娄里水库批复立项,陈家庄、张坊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永定河、子牙河、滹沱河、滏阳新河、漳河等重点骨干河道治理加快实施,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献县泛区、小清河等国家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可研已批复,争取尽早开工建设。辽河干流防洪治理、松花江流域拉林河和蚂蚁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正加快推进。

我就回包養網心得答这么多,谢谢。

2024-03-01 10:19:26

中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也是关于增发国债的。请问,这次增发国债主要投向哪些领域,有哪些重点?水利领域获得的支持情况如何?谢谢。

2024-03-01 10:28:02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 张祥伟:

这次国债支持的水利项目比较多,资金投入大。这些领域,主要集中在防洪治理、河道治理、灌区建设等。从整体情况看,全国大概有7000多个支持项目,现在已经实施了1400多个。从进度看,因为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水利部和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筛选,各地充分利用冬季时间,特别是北方地区克服冬季施工条件比较差等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总的来看,建设进度跟往年相比要好一些。具体情况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同志来补充。

2024-03-包養網 花園01 10:30:2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袁达:

谢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防洪治理重大工程。2023年全年水利建设投资增长了10%,达到了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些都对提升我国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7月底、8月初,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雨、地质灾害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完善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再次强调,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并要求把增发国债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对增发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作出明确部署。

本次增发国债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共设置了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等8个投向,并将水利领域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具体可以表现为“三个最”:一是覆盖范围最广。共包含12个具体项目类型。涉及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各方面建设,基本实现了防洪排涝减灾项目类型全覆盖。二是支持标准最高。大幅提升了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和定额标准,最大程度减轻地方筹资压力。三是投资规模最大。水利领域全口径安排国债资金额度,超过了本次增发国债总规模的一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地方的指导支持力度,督促地方高质量推动项目实施,切实管好用好国债资金,提升防洪治理能力,确保江河安澜。谢谢。

2024-03-01 10:45:32

凤凰卫视记者:

刚刚袁达副秘书长也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增发的国债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谢谢。

2024-03-01 10:46:33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 关锡璠:

谢谢您的提问。为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提高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迅即行动,从工作机制、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着手,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推动增发国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截至今年2月,我委已商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全部下达了1万亿元国债项目清单,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强化增发国债工作的组织协调。增发国债工作开展之初,国家层面即成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工作机制,下设综合组、要素保障组和6个行业项目审核组,切实加强对增发国债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协同推进项目实施要件办理,严格审核各地上报的国债项目。为后续项目快安排、工程快实施、资金快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也按要求成立了本地区增发国债工作机制。

二是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和组织实施。去年11月,增发国债工作机制下发通知要求地方申报项目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项目前期工作和投资管理业务指导会,指导地方正确把握国债资金投向,科学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全面加强项目组织实施。相关领域国债项目清单下达以后,我委又会同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召开项目组织实施推进会,要求高质量推进项目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效益。目前,我们已经指导各地对照项目清单建立工作台账,逐个项目提出前期工作进度、建设实施安排和资金支付时间表,按照实施进度做好资金支付计划,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项目资金下达、前期工作、建设管理、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人管、有人盯、有人负责。

三是完善增发国债管理制度。制定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清单下达、建设实施、监督检查、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委和相关部门也结合行业特点和项目特性,研究制定了各领域项目管理办法,作为实施的重要规范,初步构建了“1+N”的管理制度体系。各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制定本地管理细则,不断规范完善全流程监管的制度设计。

当前,国债项目已转入组织实施阶段,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发挥国债工作机制作用。进一步深化国家和地方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协同配合,指导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依托本地区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增发国债工作牵头作用,督促协调有关方面加快办理各项手续,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强化定期调度分析,保障工程顺利建设。

二是切实抓好国债项目的组织实施。持续督促各地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监管,对照年底前国债资金使用完成的总目标,不断校准工作方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实施。

三是强化国债项目实施的督导检查。按照增发国债工作机制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我们将在组织地方做好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督导,综合考虑国债项目实施的任务量、重大项目分布等情况,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开展实地督导,推动加快国债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同时,注重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做好督导情况通报,督促地方抓好跟踪落实,确保国债项目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谢谢。

2024-03-01 10:47:01

封面新闻记者:

去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中,蓄滞洪区的使用引发关注。请问,本次灾后重建中蓄滞洪区建设有什么进展?谢谢。

2024-03-01 10:49:44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 姚文广:

谢谢记者朋友提问。海河流域共有28处蓄滞洪区,在去年防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先后启用了8处蓄滞洪区,包括永定河水系的永定河泛区,大清河水系的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子牙河水系的宁晋泊、大陆泽、献县泛区,漳卫河水系的共渠西,这8处蓄滞洪区共蓄洪滞洪25.3亿立方米,相当于175个西湖的水量,对减轻中下游沿线防洪压力起到了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效非常显著。同时,在蓄滞洪区运用中,也暴露了堤防标准低、进洪退洪控制性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需要加快工程设施建设。

水利部将蓄滞洪区作为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会同相关部门和省(市)统筹推进蓄滞洪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工作中,强化指导,督促有关省(市)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特事特办,集中技术力量优先组织蓄滞洪区建设项目技术审核,科学严谨快速论证项目内容;加强沟通,积极协调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争取项目投资,为项目推进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汛后以来,永定河泛区等22处蓄滞洪区建设项目可研已获批复,其中小清河分洪区等10处蓄滞洪区项目已基本落实建设资金,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工程初设报告编制和审批工作,计划于今年6月前陆续开工建设。宁晋泊、大陆泽蓄滞洪区已于2022年开工建设,正在抓紧施工,预计2025年6月完工。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指导,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实现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目标。谢谢。

2024-03-01 10:50:59

海报新闻记者:

请问,灾后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确保今年汛前完成修复任务、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洪水?谢谢。

2024-03-01 10:58:22

姚文广:

谢谢。截至今天,全国纳入水利部统计范围的重点水毁修复项目共5542处,已经修复了4558处,总修复率达82.2%,我们判断,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其中,京津冀3省(市)涉及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水毁修复项目共412处,目前已修复326处,修复率达79.1%。

为加快水毁修复进度,确保主汛期前完成修复任务,恢复防洪功能,水利部及时安排部署,去年汛后立即印发通知,组织各地逐项目建立台账,明确修复责任人、主要修复内容和修复时限,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跟踪调度指导,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每月通报水毁修复进度,督促进度较慢地区加快项目实施。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5省(市)受灾较重、修复任务较重、受冬季低温冰冻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指导5省(市)优化前期工作程序、配足施工力量、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按时完成修复任务。加强监督检查,计划自4月份起对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重点水毁修复项目开展督查暗访,聚焦修复责任落实、项目台账管理、修复进度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水毁工程修复质量、修复进度。谢谢。

包養

2024-03-01 10:58:36

人民日报记者:

关于增发国债的问题。近日,增发国债项目已全部下达完毕,各地正在抓紧推进项目实施。请问,在水利领域方面有哪些工作进展?谢谢。

2024-03-01 10:59:50

张祥伟:

谢谢您的提问。这次国债支持水利项目类型多、项目数量多、资金投入大。刚才袁达副秘书长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面对这么繁重的国债资金水利项目实施工作,水利部动员全系统力量,会同地方各级水利部门,上下联动,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国债水利项目实施。我们主要是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建设单位优化施工组织,配强技术力量,增加施工机械、装备和人员,尽量多增加工作面,特别是要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这些投资,以周为单位倒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执行、资金支付,尽可能多的增加实物工作量。比如,去年受灾严重的河北涿州市,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堤防修复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同时,总投资10亿元的北拒马河治理工程正在加快实施。

其次,推进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围绕今年6月底前项目开工的要求,各地逐项目制订前期工作计划,对已完成审查审批项目,抓紧做好招投标、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能开早开;对于尚未审批的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抓紧用地、环评等要件办理,推动项目开工建设。目前,重大项目方面,国债支持的长江安徽铜陵段治理、江西乐平水利枢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预计3月底还将开工陕西蒋家窑则水库,黄河干流宁夏段治理,海河流域的潮白河治理和河北献县泛区、北京永定河的小清河蓄滞洪区建设,以及江西峡江和湖南梅山灌区等一批重大工程。

第三,强化监督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专门针对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建设情况建立了信息系统,逐月逐项目跟踪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建立通报机制。项目单位每月10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时填报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进展情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监控,保证国债资金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水利部门通过稽察、巡查、暗访、质量飞检、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等措施,落实项目法人、参建单位质量安全责任。同时,对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重点监管,比如,湖南省将国债水利项目实施纳入了清廉湖南水利建设重要内容,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今年以来,各地克服冬季施工不利影响,加班加点推进工程建设,增发国债安排的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在逐月加快。目前,北京、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安徽、云南、广东等10个省份完成投资,均超过了10亿元。这次增发国债水利项目管理要求高,今年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派出工作组、专项稽察组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关注工程实施进度、质量安全、投资计划执行等情况,发现问题紧盯整改,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保证资金使用效益。谢谢。

2024-03-01 11:00:03

中宏网记者:

去年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请问这个规划目前的实施进展情况怎么样,完成进度如何?谢谢。

2024-03-01 11:09:54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为有序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系统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制定了《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后已印发实施。

《规划》紧紧围绕海河安澜、区域长治久安这一目标,统筹布局完善海河流域防洪体系,着力补齐气象、应急等领域短板弱项,采取措施帮助灾区群众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提升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整体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重要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规划》实施中,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立足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快推动倒损民房和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同步抓好水毁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等领域恢复重建,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强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巩固提升上游调蓄能力;加快重要堤防和河道的综合治理,畅通中游泄洪通道;全力推动蓄滞洪区建设,减少淹没损失和淹没时长。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灾返贫,在确保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立增发国债项目的有效投资落实机制、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国债资金发挥利国利民实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保障规划实施,我委在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中对规划内项目予以了大力支持,共计安排国债资金约2000亿元,优先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领域项目,着力推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领域中急需、管用的项目实施。目前,规划内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领域,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灾区相关基础设施修缮加固已基本完成,恢复重建项目正在抢抓工期加快推进,力争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刚才陈敏副部长、姚文广司长都介绍了相关进展情况,今年主汛期之前承担防洪任务的水毁水利工程将全部完成修复任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领域,有关部门强化指导,科学开展评估论证,推动加快重大项目审查审批进度。北京市温潮减河工程、北拒马河治理等重大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在按照计划有序做好开工前的建设准备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协调各有关方面,加快推进规划实施,高质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谢谢。

2024-03-01 11:13:31

陈文俊:

最后一个问题。

2024-03-01 11:20:00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水旱灾害防御任务很重,请问水利部下一步结合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2024-03-01 11:21:25

陈敏: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正如您所说,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的特点,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水利部坚持“两个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适应极端水旱灾害频发“常态”,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一是优化流域防洪工程布局。从流域整体着眼,准确把握流域特点及洪水特征,加快完成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提高河道的行泄洪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分蓄滞洪区分蓄洪功能,全面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一批骨干防洪工程建设。全力推进防洪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台账管理,加强调度会商,强化要素保障,力争多开早开。今年,争取开工一批防洪重大项目,比如长江流域的沅江宣威水库、长江干流安徽段治理工程,黄河干流上游河道治理工程,淮河流域的淮干峡山口—涡河口段,海河流域的东淀、献县泛区等国家蓄滞洪区建设,珠江流域柳江洋溪水库,太湖流域的交溪上白石水库等工程,推进辽河干流堤防全线达标建设。加快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海河流域漳河治理等一批防洪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同时,统筹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三是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重点围绕流域防洪、水库调度实际需求,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贯通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快构建科学精准的防洪调度体系,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强化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减灾效益。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2024-03-01 11:21:40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

2024-03-01 11:25:22

查包養文化振兴释放乡村旅游新动能_中国网

新华社南昌电(记者王小鹏 陈毓珊 任垚媞)农家乐曾一度是我国乡村旅游的代名词,主打的是亲近自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乡村文化被“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曝光度不断提高,红色资源得到更好利用……文化传承创新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看得见乡愁

午后,66岁的俞志良坐在自家民宿的餐厅,端起一杯村里自产的红茶,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要到很远的地方赚钱,现在吃上了‘旅游饭’,坐在家里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俞志良在深圳打拼了32年,最近决定回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石门坊、门神石鼓、人物砖雕、安装玻璃的天井……包養俞志良家的民宿不仅保留了徽派民居白墙黛瓦马头墙的经典外观,同时运用了落地窗和电梯等现代建筑元素。“我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房屋设计,既记住乡愁,住起来也更舒适。”他说。
  石门村对传统文化的礼敬是多方面的。“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着先贤修身治家格言。当地河流绕村而行的优美生态,加上这些乡村文化元素,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
  距离石门村约半小时车程的婺源篁岭村是世界级“网红”景点,去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在这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崖上古村,传统民俗得到了“重生”。篁岭晒秋、板龙灯巡游、印米糕制作展示……在篁岭天街的黑板上,每天的特色民俗和乡土文化节目安排得满满当当,游客可近距离观赏、沉浸式体验婺源乡土文化。景区工作人员程虹介绍说,今年夏天计划再增加婺源灯彩巡游等文化活动。
  在江西井冈山深处的茅坪镇神山村,打糍粑是一大民俗特色。来自上海的研学团围着村民左香云家门口的石臼跃跃欲试,你一抡我一锤,嘴里念着当地俗语:“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在民俗体验等项目带动下,神山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几年前,神山村只有二十几人留守,如今常住人口已有170人左右。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说:“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包養行情是2015年的近11倍。”

非遗“活起来”

李坑村是婺源开展乡村旅游最早的景区之一。从村口沿着溪边小道前行,浓郁的绿茶香扑鼻而来。制茶师从竹篾盘上捧起一把青绿的鲜叶放入铁锅中,不断用手翻动,新鲜的茶叶在锅中嗞嗞作响,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驻足观看。
  对岸的徽派古建里,“90后”李书文正以刀代笔,在竹片上雕刻新作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李书文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竹雕技艺。“这两年竹雕制品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包養網心得化。”李书文说。
  在篁岭村,一把有着超过800年历史的甲路油纸伞撑起了婺源乡村旅游的古朴浪漫,成为不少游客在打卡时必不可少的潮流单品。几年前,婺源当地人曹文娟在篁岭开了一家油纸伞店,同时向游客展示甲路纸伞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单工艺。她说,店铺最多时一天能卖出一百多把油纸伞,收入是在温州打工时的好几倍。
  浙源查氏酿酒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查永红在婺源石门村、李坑村和篁岭村等景点都开了店铺。他将非遗酿酒技艺创新升级,吸收借鉴多种酿制工艺,多款新创酒品受到游客喜爱。“非遗技艺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传承发展。”查永红说,将店开到村里,就是为了让技艺更贴近游客。
  近年来,婺源县持续推动非遗进景区,让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今年1至3月,婺源全县接待游客797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8%。

红色研学“热”

深圳科学高中上千人红色研学团近日来到井冈山茅坪镇,追寻红色足迹。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6岁的陈品旭对着八角楼革命旧址群一面墙上的标语驻足许久。“来到这片土地,重走红军走过的路,更能切实体会到当时的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他说。
  “近几年,红色研学越来越火。中小学生在井冈山住农宿、干农活、吃红军餐、走长征路,沉浸式走进历史、体验乡村生活,这样的教育更能直击人心。”带队导游肖雪梅介绍,像这样的大型红色研学团,她一年要接待十多个。
  通过推出一系列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举措,井冈山走出了一条更包養網好利用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2023年接待研学团队573批次,共19.86万人。江西瑞金的朱坊村,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仅一河之隔。红色资源盘活后,该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村”。86岁的村民朱景伟说,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家的毛坯房打造成民宿后,一年能创收上万元。
  红色资源丰富的赣州市近些年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红色研学品质。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游客通过裸眼3D技术沉浸式感受“一苏大”召开的场景。“智能讲解员穿上红军装,用动画还原红色历史,科技让红色研学更加有声有色。”叶坪革命旧址群讲解员黄露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