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九宮格分享城市新空間里閱舊知新_中國網

會議室出租

3月31日,小樹屋在天津棉3創意街區,市民在海河舊書市集活動交流上挑選書籍。

當日,海河舊書市集活動在天津棉3創意街區啟動。活動以“閱舊知新 文古潤津”為主題,現場提供6000多冊舊書供市民挑選教學場地,并舉辦專題文學藏品展、民俗文化講座等特色活動,提供小班教學淘書、交流分享的平臺教學,滿足市民閱讀需求。

天津棉3創意街區坐落于海河東岸,由原天津第三棉紡廠改擴建而成。近年來經過更新改造,曾經的工業老廠房已成為集商務辦公、居住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城市新空間。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小樹屋

找九宮格講座元首外交|建交35载 中国乌拉圭关系再上新台阶_中国网

初冬时节,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礼兵列队致敬,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11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举行会谈。

两国元首宣布,将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站在这一新起点、新坐标上,两国合作领域必将愈加丰富,人文交流愈加多彩,为中拉合作与中南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拉卡列举行欢迎仪式。

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

2023年是中乌建交35周年。两国虽远隔重洋,国情相殊,但双边关系始终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乌关系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中乌共同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同拉卡列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关键:“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寄望未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将中乌关系打造成为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更好服务各自国家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拉卡列总统表示,不断深化乌中关系是乌拉圭各界和全体人民的强烈共识。乌中关系已经超越经贸领域,呈现出多维度、高水平发展的良好态势。

11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举行会谈。

22日的会谈后,中乌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农业、卫生、教育、文化、科技创新和海关检验检疫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乌拉圭外长奥马尔·帕加尼尼告诉新华社记者,自己前不久首次到访中国,中国的发展让他印象深刻。他认为,乌拉圭“应全方位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希望两国关系能够提升至更高水平,相信两国在农牧业、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潜力大。

近年来,两国在联合国、中拉论坛等多边框架内保持良好协作,乌交流拉圭还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共同促进南南合作、助力全球发展。

乌拉圭天主教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所长巴尔泰萨吉认为,乌中两国在投融资、公共卫生、文化交流、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都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通向世界和谐共处的道路”

在22日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密切立法机构、政党、地方友好交流合作,以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为契机,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培育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新动能,推动中乌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8年,乌拉圭成为首个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5年来,两国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断走深走实。

個人空間在乌拉圭的派桑杜省,一座座银色的高压电铁塔在广阔的草原上次第而立。中国和乌拉圭工人共同搭建着新的铁塔。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由中国中设集团总承包的乌拉圭500千伏输变电环网闭合项目跨越了乌拉圭北部5个省份。

派桑杜省吉琼市市长马丁·阿尔瓦雷斯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他期待乌中合作进一步加深,为乌拉圭带来更多这样的好项目。

这是2023年11月15日拍摄的位于乌拉圭派桑杜省乌拉圭500千伏输变电环网闭合项目施工现场。

帕加尼尼说,中国不仅助力瑜伽教室乌拉圭打造“韧性更强”的全国输电网络,也助力乌拉圭更好地联通阿根廷、巴西等邻国,“通过推动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谋福祉,是一条通向世界各国和谐共处的道路,这对所有国家的发展都是好事”。

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拉卡列总统此次带领重要内阁成员和庞大的经贸代表团访华。不少企业都希望拥抱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同拉卡列总统会谈时指出,欢迎更多乌拉圭优质农牧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鼓励中国企业赴乌投资兴业,希望乌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闪亮的紫水晶、浓郁的牛奶酱、馥郁的丹娜葡萄酒、柔软的羊毛围巾……在今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馆内,乌拉圭展区的丰富商品吸引不少人驻足。

乌拉圭连续参加六届进博会。在国家品牌促进机构“乌拉圭二十一”经理巴勃罗·佩雷拉看来,参加进博会的“全勤”记录是乌拉圭加强对华经贸合作的缩影,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为乌拉圭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

2019年11月6日,参观者在第二届进博会乌拉圭国家馆展台咨询。

中国和乌拉圭建交之初,羊毛在两国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乌拉圭的牛肉、红酒、乳制品等优质产品出现在中国百姓的餐桌上,中国的汽车、家电、日用品等产品也丰富着乌拉圭民众的生活。中国连续11年保持乌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地位,2022年两国贸易额达到74.4亿美元,是建交时的60倍。

“乌拉圭是中国可靠的合作伙伴。”乌拉圭畜牧业、农业和渔业部长费尔南多·马托斯对新华社记者说,当今世界,频发的地区冲突、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全球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而中国的倡议和行动为全球供应链注入了稳定性。

帕加尼尼说,2016年乌中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后,双边贸易出现强劲增长。2022年,中国从乌拉圭进口额创新高,这对乌拉圭来说意义重大。

“有朋自远方来”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乌双方要促进文化、体育等人文交流,为两国人员往来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中方愿向乌方提供更多奖学金名额。

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拉卡列总统表示,支持在乌设立更多孔子学院,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他此访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也提到人文交往的重要性,“我们1對1教學应该跨越国界、跨越文化,通过相互沟通来增进相互理解”。

近年来,乌拉圭的中文学习热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乌拉圭学校等机构有意招收更多中文老师教授中文课。

拉美社科院乌拉圭分部研究员卡拉·罗索今年开设了“理解中国——亚洲巨人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生课程。这位曾在华留学3年的学者告诉记者,不少学生因为对中国武术、美食、电影的喜爱而选择学习中国文化,还有一些人出于工作需要,希望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她告诉记者,她的学生、圣何塞市议员哈维尔·古铁雷斯就是在访问重庆后迷上了中国文化,回国后选修了这门课程。

罗索说,人文交流是国与国交流的根基,是不同国家人民相互理解的关键。

乌拉圭一家木材出口公司的职员露西娅·法哈多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后在厦门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目前负责公司的对华业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法哈多引用《论语》名言说,乌拉圭民众希望乌中关系越来越好,人民之间越走越亲近。

2023年9月29日,乌拉圭共和国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一起做月饼,欢度中秋节。

乌拉圭共和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郭梅告诉记者,孔子学院每年培养学生350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乌拉圭人相信中文是对职业发展很小樹屋重要的语言,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

乌拉圭体操运动员维克托·罗斯塔尼奥曾三次前往中国长沙,和中国运动员一起训练,其中有的运动员还拿过世界冠军。“我们在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帮助下,竞技水平提高了很多。”罗斯塔尼奥说,期待乌中体育交流能进一步深入,瑜伽場地通过体育增加双方民众的了解。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中乌正架起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桥。展望未来交流,两国将继续携手前进,深化务实合作,为中拉合作与中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职找九宮格會議室教融农旅 文盛促业兴_中国网

原标题:职教融农旅 文盛促业兴

位于山东日照西北部的赵家石河村是传统古村落,过去苦于有资源无品牌,长期处于低端化、同质化的乡村旅游竞争中。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1名专业教师带领58名学生,利用假期驻村调查,连续驻村三年,帮助村子确舞蹈教室立打造潍河源传统村落农文旅综合体的思路,挖掘申报了三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策划了四项年俗节庆活动,开发了两项乡村文化体验游活动,让传统村落转身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利用职教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

为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成立“四零八乡工作坊”,目前已协助当地申报国家级传统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传统村落等10余处,打造3A级景区5处。

乡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如何破解?学校紧跟日照市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日照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海产品加工等乡村振兴产业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需求,开设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水产养殖、党务工作等近26个乡村振兴相关专业,派出优秀师资,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为当地培养家门口的乡村振兴人才。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助力乡村振交流兴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梅表示,学校将继续以精准服务乡村振兴1對1教學为核心,以帮助群众勤劳致富为基点,以扎根区域服务现代农业聚會場地为重点,以培养农业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引领师生为推动“會議室出租文明乡村舞蹈場地”“技能乡村”“文化乡村”“绿色乡村”图景的实现贡献更多职教力量。

教學(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万基茹會議室出租 孙立伟)

追梦“老男孩”和他的农民工俱乐部_中国乡村振兴在查包養網心得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2月13日,在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农民工俱乐包養部成员在现场演出节目。

2月13日,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欢歌笑语,往日机器轰鸣的车间被临时改造为演出舞台,李俊岐带着一群来自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农民工俱乐部的“演员”,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人们送上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共同迎接包養元宵佳节。

今年72岁的李俊岐是包養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村村民,他酷爱文艺,作词谱曲、弹奏演唱样样在行。随着经济发展,楼底村周边工厂不断增多,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也随之快速增加。为更好地丰富大家业余文化生活,他和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于2011包養網價格年11月成立了楼底农民工俱乐部,自费购置音乐器材、音响设备、服装道具等,“我原来在县文化馆工作过,后来辞职开工厂,一直有个文艺梦。”

俱乐部由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7名成员,不光是附近村镇,还有很多石家庄市里和外县区的爱好者大老远跑过来加入俱乐部。表演队、战鼓队、民乐队、包養網排名曲艺队,俱乐部成员分工明确,所有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编排、演出。

如今,楼底农民工俱乐部已经小有名气,李俊岐始终坚持以公益演出为主,偶尔有点收入会给俱乐部成员发放饭费或交通费。李俊岐说:“我一直坚持文艺梦想,有朋友叫我‘老戏骨’,也可以称呼我追梦‘老男孩’。”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壮美广西的一查包養網站年 五彩缤纷的体验_中国网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包養“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有14位初入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从北京编辑部来到全国各地分社锻炼、实践,在新闻一线践行“四力”,裤脚沾满泥土,双手触摸大地,向前辈们学习着去凝固新闻的瞬间,去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3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这14位摄影新人在2023年的摄影报道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一种年轻且蓬勃向上的力量。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中唯一的沿海地区,也是沿海地区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风靡全国的柳州螺蛳粉,也有“蓝瘦香菇”这样魔性的夹壮口音;还有黄文秀们扎根扶贫的村落、刘三姐们口口相传的山歌、白海豚们追逐嬉戏的北部湾……怀着对远方土地的深深好奇,2023年,我来到了“八桂大地”广西。

大山深处的悄然巨变

某种程度上,蹲点调研是最适合乌英苗寨的报道方式:从南宁出发,还没到传说中的乌英,两天的路程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苗寨隐藏在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下高速后一路弯绕起伏,有些正在修的路格外颠簸,以前几乎不会晕车的我到后面也出现了恶心的症状。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023年8月31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条公路上,挖掘机正在施工。

“这条路明年就修好了,到时候又能缩短很多时间。”同事邦哥告诉我。黄孝邦,这位备受赞誉的新华社记者,他的名字总与“蹲点调研”几个字绑定出现。邦哥看起来有点内向,酷似罗大佑的脸上时常露出腼腆的笑容。他在十多年时间里深度见证和记录了乌英苗寨甚至整个广西的脱贫之路。村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他和大人孩子打招呼、教民宿老板操作电脑、和阿婆用汉语和苗话对古诗。

2023年8月29日,新华社记者黄孝邦(左)和乌英苗寨村民梁英迷走在苗寨的小路上。

当邦哥告诉我,如今能用普通话和外来人谈笑风生的苗寨妇女三四年前还完全不懂汉语、看到外人就躲,我感到了双重的惊讶:一是惊讶于她们的学习成效,二是惊讶于在不久的曾经,中国还有地方如此闭塞。归功于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各方努力办起的夜校,如今的她们能和外界自信交流、出售自家农产品获取多一份收入,也能在劳动之余用智能手机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甚至自己搞点视频创作。无论是在夜校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我都看到这个迟到的学习机会给她们的脸上带去了笑容。

2023年8月30日,在乌英苗寨妇女夜校,妇女们在听老师讲课。

做亮布,是苗寨妇女一年中的大事。用蓝靛草调配成染料,经过反复多次的染布流程,前后历时数月甚至一年,最终制成闪闪发亮的苗族传统亮布。在夜校班长梁足英的配合下,我用视频记录了各步骤的画面和声音,剪出片子来显得格外宁静。拍摄间隙,站在山坡上,看村寨里满眼绿色,各家晾晒的亮布和树叶一起随风摆动,我开始羡慕她们可以用很多时间去做一件事。

  2023年8月30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蒸布。

  2023年8月31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晾晒第一次浸染后的布料。

  2023年8月31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右)在用传统亮布槌捶打布料。

  2023年8月30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晾晒还未完工的亮布。

但足英姐和我有不同的烦恼。她一边往亮布上涂抹蛋清,一边对我和另外两位来进行田野调查的大学生说:“有你们在这里我很开心,有什么不会的还可以问、可以马上教我。你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你们回去了我肯定会很想你们的。”她说着就哽咽了,嘴上在笑,泪水已经湿了眼眶。我感到惭愧:我向往的田园只是偶尔的消遣,而我习以为常的文化、科技和语言,是她在大山里四十多年的夙愿。

2023年8月30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给亮布涂蛋清。

所幸的是,有人在推动这一切的改变。帮助乌英修桥盖楼发展产业的驻村工作队员、坚守苗寨讲台三十年的乡村教师、蹲点记录和参与脱贫攻坚的新华社记者、每一个为更好的生活而拼搏的村民……所有人共同努力,走过弯路、遇过挫折,让曾经贫困闭塞的村子一点点有了自己的产业和文化项目、办起了民宿和奶茶店;曾经破破烂烂的教学点盖起了新教学楼、用上了电子教学设备,孩子们吃上了营养午餐;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变得整洁,就像孩子们每天早晨巡寨做卫生时大声喊出的口号:“我们的乌英,每天都要干干净净!”

 2023年8月30日,在乌英苗寨教学点,潘先锋老师在教包養平台推薦室里上课。

  2023年8月30日,在乌英苗寨教学点,一名学生在吃午餐。

如今,在已经脱贫摘帽的乌英,从村干部到村民,每个人依然在用力地生活、做事,依然有难题需要想办法解决。但现在,没有人会与世界隔绝,没有人会和知识作对。放学后光脚玩得一身脏的孩子上课时也会乖乖坐好认真听。历史的车轮一旦开始转动,就不会停下。

2023年9月1日,一名乌英苗寨教学点的学生放学后在户外跳绳。

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2个世居民族、12个民族自治县。广西少数民族多,节庆也多。县城和乡村遍地开花的热闹歌舞,是广西人自己的音乐节;一场场活动的灯光和火光,照亮了一张张热切的面庞。

  2023年4月17日,在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群众在第二十一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开幕式上观看文艺表演。

  2023年4月20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小朋友们进行舞鹿表演迎接“三月三”。

  2023年5月8日,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观众观看田林县壮剧艺术节开幕式文艺表演。

  2023年3月8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雅仕村村民们观看妇女节文艺汇演。

  2023年6月27包養網日,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毛南民族文化园,村民用雨伞接“福禄寿米”祈福。当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举行2023毛南族分龙节民俗活动。

广西的12个民族自治县中,包括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龙胜和隆林。三月三,我来到龙胜神秘的长发村,红瑶女性们在长发节跳起神秘的祭祀舞蹈,瑶族草药护理的一头秀发乌黑柔顺。

2023年4月22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妇女在河边梳洗长发。

而在隆林,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彝族火把节。那天中午我来到阿搞屯,午饭后在村民家的客厅小睡。迷糊之间,听到周围有嬉笑打闹声。我走出门来一探究竟,不料竟遭到了背后偷袭!很快,两个乌黑的掌印就抹在了我的脸颊和脖子上。原来节日活动这就开始了:这叫“抹黑脸”,用锅灰把人的脸抹黑表示祝福。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记者还是村民,过路的都逃不掉。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参与火把节传统习俗“抹黑脸”。

在活动现场,我体验了彝族传统习俗“打磨秋”。它像简易版的游乐园里那种固定在摇臂上旋转的飞机,离地几米高、转速飞快、没有保护措施,身手不矫健的玩不了。穿着彝族服装的男女在磨秋两端上下翻飞,腾空摆出各种姿势,尽情展现着少数民族的活力。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展示彝族传统习俗“打磨秋”。

下午,人们开始准备篝火。一个小男孩显然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强壮,不断想要参与其中承担一份工作,奈何大人们不断把他支到一旁。舞台上,几番歌舞过后是取火祭火和祭送布谷鸟的仪式,然后是配着芦笙舞的大规模露天晚餐。这期间,夜幕终于降临。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在准备篝火。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一名彝族长老在火把节取火祭火仪式上。

接下来的场面之壮观我从未见过:每家每户拿着自己的火把排队入场,成百上千的人呈螺旋状往中心的木柴处会聚,一个接一个将手中的火把投入木柴中。火光从火把顶端“滴”下来,噼啪作响,篝火越来越旺。队伍走了很久,当篝火膨胀得超出了我的想象,狂欢开始了——唱啊、跳啊、笑啊、闹啊,我的心砰砰直跳、热血上涌,只能疯狂按下快门,也不确定能否表现出充盈在空气中的热情和张力。几个少年冲进我正在发稿的小房间,我才发现这里有一口锅,他们在为抹黑脸补充“弹药”。要不是我的脸已经黑了,多半也“在劫难逃”。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将各自的火把带进篝火晚会场地。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和游客在篝火晚会上跳舞。

因为赶着发稿和返程,我没来得及加入人群中一起狂欢,当时觉得有点遗憾。但没有跳舞的我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无价的瞬间,这就是摄影记者角色的意义所在吧。

小tip:洗洁精用来洗锅灰有奇效,肥皂不行,洗不干净。

被抹得满脸锅灰的我。

绿水青山的生态天堂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阳光沙滩的广西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河流和近岸海域的优良水质更是广西的名片。北上桂林,我在傍晚的漓江里游泳,让身心放空;南下北海,我在清晨的银滩边冲浪,使体魄强壮。

广西之行,我最满意的一组照片是桂林户外运动的组照。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在各个有可能出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地点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以往的调研地点和采访对象提供的线索下,逐个解锁滑翔伞、热气球、骑行、桨板、攀岩、深水抱石、探洞等项目的画面。在青山绿水间穿行寻觅,颇有种在游戏里收集宝藏碎片的感觉。

2023年9月5日,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体验动力滑翔伞。

在阳朔县的安静一隅,村庄旁的漓江支流边,一位身形健美的男子整理着彩色的桨板,为古朴的村庄增添了一抹新鲜的色彩。不一会儿来了两名游客,在老板的讲解下乘着桨板下水练习,准备沿江而下。河边,一位村民一边用棒槌敲打着衣服,一边好奇地观看着这项新兴的休闲运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在此刻擦肩而过,我按下了快门。

2023年9月6日,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划桨板,一位村民在旁边洗衣服。

在漓江另一段的一座悬崖下,我跟着两位攀岩爱好者连游带爬,来到了深水抱石的场地。这是我第一次在河里游泳,岩石的粗砺和青苔的滑腻让我感到从未与自然如此亲近过。蹲在水边的岩石上,我看着两位攀岩者灵巧地攀至悬崖中间。正值夕阳的光辉洒在水波上,金光灿灿、水波粼粼,我赶紧拍下这美不胜收的一幕。

2023年9月5日,攀岩爱好者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进行深水抱石。

只见她爬到线路终点,向水中纵身一跃,水面顿时炸开金光万丈。

2023年9月5日,攀岩爱好者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进行深水抱石后跳入水中。

他们的小狗也神通广大,不知用什么办法竟一路跟了过来,也趴在石头上安静地欣赏夕阳。完成拍摄后,我把设备放在岸边又游了几个来回,身体已经疲惫,内心却是无比的自由宁静。

青春洋溢的活力赛场

2023年,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举办,这是广西首次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赛事。作为体育摄影记者的我,也在这一年解锁了许多未曾涉足的拍摄项目:田径、游泳、手球、滑板、冲浪、攀岩、自行车、轮椅击剑……幸好有之前举行的亚运会、亚残运会、学青会、环广西自行车赛,赛事扎堆的这一年,我有了不少“以赛代练”的机会。

2023年3月26日,广东选手陈飞洁冲过终点线。她以2小时51分33秒的成绩获得2023桂林马拉松女子全程冠军。

  2023年8月21日,安徽滁州队球员王晶晶(中)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手球项目女子公开组决赛中射门。

  2023年10月1日,中国队守门员韩佳奇(下)未能阻挡对手第二次进球。当日,在杭州亚运会足球项目男子组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以0比2不敌韩国队。

  2023年10月13日,参赛选手在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第二赛段比赛中骑行。

  2023年10月27日,中国选手秦本军(右)和张杰在比赛中。当日,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轮椅击剑项目男子重剑个人B级决赛中,中国选手秦本军以15比13战胜队友张杰,夺得冠军。

  2023年11月4日,太原市选手毛嘉思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滑板女子碗池决赛中。最终她以68.00分获得冠军。

  2023年11月10日,冠军北京队选手吴艳妮(左)在比赛中。当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田径项目大学乙组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北京队选手吴艳妮以13秒14的成绩夺得冠军。

9月、10月,我两次短暂离开广西参加亚运会、亚残运会报道。在亚残运会上,我第一次成为项目负责人报道轮椅击剑比赛,第一次体会到完整报道一个项目时紧锣密鼓的节奏,也为紧接着的学青会报道积累了经验。在学青会开幕式上,我第一次承担抢发现场照片的工作。早早占好位置后,我反复测试网络、精心调整相机参数,确保万无一失,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让我双手冰凉,好在图片顺利传了出去。

2023年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开幕式上入场。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广西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学青会的参赛者大部分是青少年,因此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青春朝气,仿佛看到了学生时代校运会上的自己。看上包養去比身边选手都要强壮的张馨戈也有着非凡的速度,在中学组女子100米包養栏夺冠后转身怒吼,十分霸气;中学组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赛后,冠军山东队的姑娘们激动地拥抱,喜悦的脸上还带有些稚气;滑板比赛,十几名少年在北海的骄阳下纵情施展绝技,看到亚运冠军陈烨赛后和队友嘻嘻哈哈相互致意,我意识到他们都只是十几岁的年纪;冲浪赛场上,皮肤黝黑的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们用浪花交流,对手之间没有敌意,只有惺惺相惜。

2023年11月10日,河南队选手张馨戈(左五)在比赛后庆祝,她以13秒54的成绩获得中学组女子100米栏冠军。

  2023年11月7日,山东队选手在比赛后,山东队以3分49秒95的成绩获得冠军。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游泳项目中学组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在广西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

  2023年11月4日,冠军广州市选手陈烨(右)与季军广州市选手郑乐谦在赛后相互致意。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在广西北海举行。

  2023年7月12日,海口队选手吴世栋(右)与郑州队选手刘琛在赛前互动。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冲浪项目男子短板决赛在广西北海市举行。

有人说,青春是只有失去才懂珍惜的东西。然而总有人正年轻,总有热血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个世界。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让心中的热血尽量晚一些冷却。

刚刚开始记者生涯的我,在广西经历了许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追台风、第一次跑突发、第一次回访报道、第一次出镜报道……这些都将成为我珍贵的回忆,带着树的绿色、海的蓝色、泥土的褐色、晚霞的粉色,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2023年7月18日,广西钦州市文峰路的一棵大树被“泰利”台风吹倒,引发交通堵塞。

  2023年9月11日,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影响,北海市合浦县普降大雨至暴雨、局部大暴雨。暴雨过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虎岭村,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将被褥、竹席等物资搬入安置点。

  2023年3月2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高平村平地屯的小球员们在训练中。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胡星宇

编辑:章磊、邵泽东、尹栋逊、苗梦琦(实习)

五一年轻人旅游“新姿势”查包養網:吃苍蝇馆子、拍最美的照片_中国网

中新网4月2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随着五一节假日的临近,不少人又在酝酿外出旅游,有报告指出,现在年轻人旅游有了“新姿势”,不再专门看山川景点,更多是凭兴趣而行。

从“进淄赶烤”到“尔滨泼天富贵”,再到“天水热辣滚烫”,因为“种草”了美食、文化与体验,这些因素都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法宝。一场演出、一顿美食、一场马拉松比赛都会让年轻人奔赴一座城,其个性化需求正在赋予旅游新的内涵。

年轻人成为旅游主力军

近日在北京发布的《夸克数读:2024年轻人出游新趋势》(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用户出游相关搜索需求同比涨幅40%,18至35岁年轻人群占比75%。

《报告》截图。

多家OTA平台数据也显示,以大学生(18-22岁)为代表的00后年轻游客成为旅游市场生力军。例如携程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00后大学生群体依然活跃,00后出游订单占比达到31包養網%,同比增长20%。

“从淄博到哈尔滨,从天水到开封,去大连港东五街看轮船,到成都打卡‘迪士尼’,网红旅游城市都少不了大学生群体的身影。今年五一,00后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依次为重庆、上海、武汉、北京、南京、天津、西安、长沙、成都、青岛。”携程数据显示。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轻人出行新趋势主题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接受中新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娱旅游具有青年主力、兴趣导向、内容为王、情绪价值、品质服务等5个鲜明特征 ,是一种“年轻态”的出游方式,具备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积极促进地方消费稳定增长的特点。

相比景点打卡更看重兴趣交流共鸣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以往出游看重景点打卡,如今兴趣爱好成为吸引年轻人出游的主要动力。演唱会、音乐节、漫展等都可以成为年轻人“说走就走”的理由。熊海峰称,“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各类融合型新业态的文娱旅游活动,正成为年轻人出行的重要理由。

四月以来,一场场热辣滚烫的演唱会、音乐节在各地轮番上演。实际上,早在两三个月前,跨省市追演的乐迷们就着手准备了。《报告》显示,包養一季度演唱会、音乐节热度较往年持续升温,搜索“演唱会”“音乐节”的用户数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0%和50%。

作为二次元爱好者的盛会,各地漫展也成了年轻人假期出游的目的地。《报告》称,一季度“漫展”搜索量同比涨幅445%,18至24岁年轻人占比79%。除了搜索展出相关信息外,漫展迷还会在漫展前恶补漫展礼仪规矩,“漫包養展礼仪”“漫展规则”“漫展术语大全”等相关知识的搜索热度飙升。

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黄楚新近日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出游的新趋势映射了年轻人消费心态与理念变化。

他表示,年轻人更看重消费质量,而不是消费数量。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消费不再只是简单的购买行为,而是成为表达自我、传递情感、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他们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该省省、该花花,热衷于研究“平替”

有意思的是,年轻人还“挖掘”了很多“平替”旅游点,“仙本那平替”威海、“东南亚平替”西双版纳等地在OTA平台热度增速明显。

除了城市特色不能少,年轻人种草网红城市也格外看重性价比,他们本着该省省、该花花的态度,在出游这件事上一点不含糊。

《报告》显示,年轻人在吃和住上最爱“平价”,在体验型项目中则舍得投资。特价酒店、民宿、青旅、沙发客和小吃、包養早点、苍蝇馆子、菜市场相关搜索热度集中。而对于能够记录美好瞬间的旅拍,年轻人则格外舍得投入。其中女生最在意造型穿搭,男生则倾向研究如何摆好pose。

四季中国查包養丨“来自星星的玫瑰”开花了_中国网

云南省安宁市现代农业园区玫瑰种植示范园里盛开的玫瑰花(10月20日摄)。

深秋时节,云南省安宁市现代农业园区玫瑰种包養網植示范园里一朵朵玫瑰美丽绽放。这些玫瑰的植株大小、颜色等与普通玫瑰有所不同。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员田连通介绍,它们是由曾搭乘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种子培育而成,因此被称为“来自星星的玫瑰”。

2022年8月,21个组合、8000多粒鲜花种子结束太空遨游后来到云南包養網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对种子进行消毒、冷藏、催芽、播种等工序后,有12个组合、1200多粒种子顺利开花。

田连通说,航天育种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重要技术,该育种方式可以扩大变异系谱,增加新品种的可能性。

包養網心得

在现代温室大棚里,技术人员可以调控温度、湿度、营养供给等,为鲜花提供精准生长条件,但要进入扩繁试种阶段,还要经历三个四季轮回。“夏季要经历高温包養網比較、病害考验,冬季要经历抗寒性考验。如果表现不佳,就会被淘汰。”田连通说,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的鲜花大都在实验室里经过5年以上的选育,部分品种甚至在10年前就开始选育工作。因此,一个新的鲜花品种能成为商品到市场上销售,非常不易。

据了解,云南野生花卉和观赏植物超过5000种。近年来包養網,当地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合力开展鲜花品种选育,丰富鲜花品种供应。截至2022年底,云南获得国家授权及在省内登记注册的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950余个,引进推广新品种1000余个。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从“中国的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从20查包養網心得24中关村论坛看科技创新_中国网

又是一年春好处。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北京向世界敞开创新合作的大门,迎接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者。

这是一场吸引全球目光的盛会,一批世界级成果“首秀”,一系列创新黑科技密集“上新”……

这是一场“山顶的相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分享他眼中“好奇驱动的研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畅谈“女性与科学发展”,两位图灵奖获得者共议人工智能发展前沿……

这也是一场“蝶变之旅”。诞生于2007年的中关村论坛,历经10余年积淀,已成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国际开放合作的重要见证。

看得见的创新力:500微秒、76秒、5分钟

什么是“中关村速度”?中关村论坛现场,这个答案简洁而有力。

1微秒是百万分之一秒。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相干时间每提高1微秒,都是对材料和工艺的巨大挑战。

这是2024年4月27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中拍摄的量子直接通信发送端。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早在2021年,我们就把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提高到了500微秒以上,打破了2020年3月由普林斯顿大学创造的360微秒的世界纪录。”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海峰说。这是当时国际文献报道的最高值。

这个被称作“量子院”的新型研发机构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每每亮相中关村论坛,都有新突破——

2020年,全球首台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样机推出。2021年,打破世界纪录的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发布。2023年,国内规模最大、单芯片比特数最高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第二代“夸父”量子云算力集群的亮相再添惊喜。高达590个量子比特“飞驰”在云端,运算之快、保真度之高,多项指标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像密码破解、药物研发、交通与物流优化这些攸关国计民生的应用场景,量子计算将大大加速计算速率,有望破解‘算力焦虑’。”量子院执行院长常凯边演示边介绍。

76秒,这是小米下线一台SU7汽车的时间。不久前,“1秒钟下线1部手机”的小米智能工厂在北京北部落成投产,位于北京南部的小米汽车工厂就再传捷报。

这是2024年4月27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中拍摄的小米SU7汽车。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细数小米汽车的“杀手锏”,从电驱、一体化电池,到超级大压铸,再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五个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研均实现多维度领先。

创新的动力,源自改革的活力。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排头兵,中关村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一批辐射全国的改革举措,释放出创新主体的无限活力。

中关村创新驱动下,2023年北京新设科技型企业高达12.3万家。算一下,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在北京诞生。

本月刚满周岁的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北脑二号”,在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经发布,即惊艳四座——“它解决了大规模单细胞信号长期稳定记录和解码的国际难题,填补了我国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空白。”

这是2024年4月27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中拍摄的“北脑二号”脑机接口。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未来产业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脑机接口又是未来产业的布局之一。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说。

“看不见”的竞争力:迈过9个“1”

“我是一个‘老’中关村人,在这里创业了32年。小米,也是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企业。”4月25日一早,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来到中关村论坛。

2024年4月2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开幕式上,他深情回忆起14年前出发的那一幕:“2010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在很小的一间办公室就开始创业。中关村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从创办之初就心怀天下,希望做全球市场……”

这个“村”到底有多神奇?

工作人员引记者来到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分会场所在地,一个典型的中关村园区:中关村软件园。会场内,“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火热进行,会场外,又是一番创新跃动的图景。

这片被称为“后厂村”的土地,1平方公里能够创造的产值高达1831亿元。翻开园区5年来的地均收入图,从969亿元到1831亿元,拉出包養網 花園一条上扬曲线,5年间增长近一倍。

如此强劲的增长力从何而来?“创新是重要支点。今天的含‘科’量、含‘新’量,成就了明天的含‘金’量。”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姜爱娜一语道破。

得益于技术趋势的前瞻判断、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产业生态的优势释放,不论原始创新还是技术落地,中关村软件园都探路世界前沿、瞄准国际一流。

它向“新”攀登的足迹是中关村拔节生长的一个缩影。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包養4万件,不到4年,这一数量已增长近一倍,突破26万件。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从2014年的3.6万包養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8.6万亿元。

从曾经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国家“名片”,一个“村”的敢为人先、风雨兼程,书写了一个奋进时代,也锻造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在这个“村”的创新引领下,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已经迈过这些“1”——

看成果,北京被引论文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看企业,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看增长,这十年,北京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加了1倍多……

可感知的影响力:从50个到100多

今天,世界再次看向中关村。

这在多次参与中关村论坛的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看来是一种必然。“全世界看中关村,就应该像全世界看硅谷一样。”李开复说。

中关村,一直被视作“中国的硅谷”。从百度、小米,到海博思创、智谱华章……诞生了一大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多项创新指标领跑全国。

今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论道科技——这一数字是2019年的2倍,本届论坛外籍致辞演讲嘉宾占比首次超过50%。

开放合作,始终是中关村论坛的题中之义。“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一主题,在表达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的同时,也得到了外宾的认同和赞许。

“国际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穆斯塔法·申胡倡议:我们要把更多创意、技术转化为实用方包養案,不仅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未来——通过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4年4月25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穆斯塔法·申胡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务实推进的细节,在中关村论坛的会场内外俯拾即是——

今年,有“硬科技企业成长摇篮”之称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迎来了它的第七次总决赛颁奖礼。本届大赛的国际参与度再创新高,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多个项目参赛,国际项目数量达到上一届的4倍,占参赛项目总数超四成。

这是2包養網024年4月27日拍摄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今年,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增设了“科技外交官交流合作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19个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部门主承办17场平行论坛。

更高的国际参与度、认可度,折射出中关村论坛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也展现了中关村的全球链接力与辐射力。

走进来,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走出去,中关村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从几百家增至数千家,节节攀升。

从机器人在“黑灯”工厂生产的手机在海外卖出上亿台,到中国“土生土长”的创新药频频在海外获批,这个“村”的创新成果正在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用、所享。

中关村不只是北京的中关村,更是中国的中关村,世界的中关村。

这是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现场(2024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新出炉的《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为中关村指明了新的目标——由过去的“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变为了“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今天,1.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85家“独角兽”企业、11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勾勒出中关村迈向世界创新舞台中央的坚定步履。站上新的起点,中关村将拥抱新的更加灿烂的未来。

文字记者:王明浩、张漫子、高亢、胡喆、温竞华

视频记者:张漫子、马晓冬、夏子麟、房宽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郝亚琳、李民、李梦娇、戚文娟、侯帮兴、程昊

统筹:王洁、曹江涛

黑龙江尚志市亚布力镇:种果种花种蘑菇 增收查包養行情致富有新路_中国网

走进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包養布力镇尚礼村现代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里,一股草莓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园区4座温室大棚内,草莓在绿叶掩映间煞是鲜艳。技术员于长胜介绍,这批草莓是从去年9月1日左右开始栽植,到今年6月左右能完成全部收获,产量4000斤左右,效益相当可观。

近年来,亚布力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产业新路径,依托区域优势、立足本地资源,以滑雪旅游、绿色种植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果蔬生产基地,不断做大包養做强“菜篮子”“果盘子”工程,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尚礼村毗邻亚布力滑雪场,借助地缘优势,因地制宜,按照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反季草莓种植,把发展草莓产业作为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依托各项惠农政策,提升创业者投资热情,形成了以观光采摘为主的采摘经济。除了采摘经济,花海经济也日益红火。2020年,尚礼村投资200万建成50亩地的赤芍花海,形成了可供游客休闲观赏的中药材花海区。2021年起对外营业,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观赏打卡。

亚布力镇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指导服务等途径,大力培育发展家庭菌场,尚礼村“建国菌业”菌包厂于2022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日均产量约7万袋。以往种植户自己小作坊生产菌袋,产量低、杂菌多,技术落后,新建的菌包加工厂包養網比較可以降低菌包杂菌率,保证产品品质。自建成以来,每年生产菌包1000多万袋,为尚礼村及周边村屯的菌农提供了优质木耳菌包。如今,仅尚礼村食用菌种植规模就达7000多万袋,黑木耳种植数量达到5000万袋,年产黑木耳3000吨,已经成为鼓起当地农民“钱袋子”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亚布力镇民主村充分发挥闲置大棚资源,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羊肚菌等特色种植,如今,越来越多的包養網村和当地群众加入羊肚菌种植行列。同时,由于羊肚菌属冬播春收作物,当季收获后下茬还可种植其他农作物,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可大幅度提高百姓种植效益。民主村基地现有大棚10座,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目前基地的羊肚菌进入了采摘期,通过电商销售平台,种植基地已经陆续接到了来自南京、上海等地的订单,羊肚菌供不应求。这些成熟的羊肚菌经过采摘后,部分直接鲜货批发销售,部分烘制成干品销售。一般鲜品每公斤约180元、干品每公斤约1200元。“每个大棚年产鲜包養羊肚菌150公斤,可烘制干品10公斤,每棚收益达3万元。羊肚菌收完后,棚里还能种植平菇、黄蘑等。除去成本,一个大棚一年净利润能达两万元以上。”基地负责人杨跃龙介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亚布力品牌,提高群众的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谱写亚布力镇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新篇章。”亚布力镇党委书记刘树茂表示。


春光正查包養app好,音乐之花于乡野绽放_中国网

【一线讲述】

编者按: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音乐在涵养人文底蕴、挖掘文化特色、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本期光明视野为大家讲述各地乡村结合自身特色为农民群众搭建舞台的故事,并邀请专家探讨如何将音乐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进一步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看,音乐为古老村庄打开一扇窗

讲述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苗人三蛮”乐队成员 龙岩华

如果你这时候到湘西,经过乌巢河大桥,穿过冒着嫩茬的稻田,爬过古老的小石桥,就能找到我们的音乐基地,它就在腊尔山镇骆驼村的一栋村居里。

我们乐队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苗寨人,我以前是屠夫,“石头”石吉昌是水电工、“阿坤”龙和坤与“五子”吴金伍也都有自己的职业,我们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相识。

原本,我们想去西藏的旷野里“流浪”。好巧不巧,有一天,我们爬上了凤凰县的最高点红石林,家乡大山苍茫的景色震撼了我们,我们心中猛地跳出一个新想法:来这里搞一场新乐队的直播。

趁着夜色,我们把设备搬到山上。一切就绪,红日刚好从山的一角喷薄而出,我们以此为背景直播,没想到,原本只有3000个粉丝的直播间,瞬间涌入好几万人,我们的抖音号一天之内涨了3万多粉丝。

那之后,我们注册了“苗人三蛮”抖音账号,决定留在家乡,低头耕种,抬头唱歌,当一个音乐守村人,用家乡的独特文化唱自己的故事。

我们租下原本荒废的老宅,白天一起在院子里创作、拍视频,晚上围着火塘直播。

音乐直播,对于村民而言,是件新奇事。一开始,我们背着吉他出去直播,村民还以为我们是去钓鱼。那时,常有村民躲在直播室外观察我们在干什么,甚至觉得我们很“疯”。

农忙时,我们会回田里耕种,累了就往田埂上一坐,迎着田野的风和万物生灵的声响唱起歌来;雨季时,我们站在车的顶棚,在雨气氤氲的群山深处,唱起原创的《喊山》。我们写生活、唱生活,怀着对土地文化的热忱,我们把苗语、苗族习俗融入流行歌曲,创作出《甩粑粑》《阿妈》《阿三赶场记》等10多首原创歌曲。

去年年底,我们收到邀请,办一场属于腊尔山老百姓自己的新年晚会。我们琢磨出许多点子,还向乡亲们征集节目,乡亲都想出个镜、露个脸。前前后后一起筹备了2个多月,1月20日,在农历腊月初十这天,我们腊尔山人自己的“村晚”开场了。

开场曲目《甩粑粑》是我们根据苗族接亲习俗改编的歌曲。当时,我们真的在现场甩起了糍粑。演出中,村中的老人披上用旧被单改成的披风表演舞狮,苗族妹儿盛装秀的道具是簸箕、锄头和箩筐,大家一起上演了一出地地道道的“农民村晚”。结束时,整场活动的线上观看人次超过了780万。

流淌的乌巢河、清澈的天空、峭拔的山石、质朴的村民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都展现在我们的音乐中。音乐在湘西农村与城市之间打开了一个窗口。今年,我们准备继续推出原创音乐专辑,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

听,村歌赛里的嘹亮乡音

包養網心得述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村民 吴家佳

我家里很多长辈都是本地有名的歌师,从小我耳濡目染,听着父辈们的演唱长大。

侗族大歌以前全靠口耳相传。长辈就是老师,教我们学念歌词、理解歌词、配合旋律等。老师还会进行声部考核,确定每个人的声部,大家在歌队中一起磨合、训练。训练中没有现代乐器的伴奏,就是释放自己原本的声音,最终形成无指挥、无伴奏,浑然天成的音乐。

近几年,贵州有了村超“村BA”这样的文旅名片,黔东南也被更多人知晓、喜爱,我们都非常骄傲。我想,作为世界级非遗,在美丽的传统村落中传唱的侗族大歌也非常值得挖掘传承。

《蝉之歌》是侗族大歌中的经典曲目,之前侗族也有一个名叫“蝉之歌”的歌唱组合,参加过央视青歌赛,小有名气。于是我们这些侗族大歌的传唱者萌生了重组“蝉之歌”组合的想法。在黔东南州政府的支持下,一帮热爱侗族大歌、热爱民族文化的守艺人正式成立了“蝉之歌村歌团”。

以歌抒情是我们这里的传统,也流传着对歌、百村唱歌比赛等诸多活动形式。于是大家集思广益,想以“蝉之歌村歌团”作为发起人举办村歌比赛。政府对这一活动很重视,帮助我们举办了“侗族大歌肇兴侗寨邀请赛”,比赛还设置了奖金、农产品等奖品。

我们结合每年都有的百村歌唱比赛的传统方式,号召村民自发参与、自愿报名。但为了提高比赛水平,我们设置了门槛,从歌队的演唱实力、节目形式、口号设计等方面进行选拔,优中选优,最终确定参赛名单。我们还设置了啦啦队表演,用分贝仪显示观众加油声量,作为歌队的人气加分。同时,组织大众评审团,邀请现场观众对歌,让所有人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大家参加村歌队的积极性很高,比赛中,每支队伍都使出浑身解数,有的还带着鸡、鸭、白菜上台,观众看着非常开心。不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这种快乐都是很纯粹的。

我们侗族人自古热爱唱歌。饭养身,歌养心,广袤的田间就是我们的舞台,歌声也始终与这片土地连在一起。然而,现在会唱侗歌的人越来越少,比如我家,我们这一辈只有我一个人会唱侗歌了。我很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舞台能圆村民们的“明星梦”,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音乐形式到村歌比赛中交流,在交流中迸发新的活力,更希望侗族音包養網乐从这片田野中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唱,从学校走到世界大舞台

讲述人: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学生 王茹涵

虽然我今年只上小学五年级,但我登台表演的经验算起来有快十年了。我三岁时,村里举办晚会,让我表演一首黎语歌曲《放牛谣》。爸爸妈妈教了我几天,我就学会了,演出很成功。之后,爸爸妈妈经常教我唱山歌,我从此爱上了唱歌。

三年级时,五指山市在学校设立了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请到了刘旻老师和杨纯老师担任我们的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我主动报名参加。那时,大家都很害羞,学校里只有几个人参与选拔。后来,老师又到每个班里选了一些同学。他们让我们唱一首歌,考察音乐基础,再根据我们的特长组成高声部和低声部。

虽然我当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小歌手,但进入合唱团之后,才知道之前唱歌的发声方法不对,很伤嗓子。老师从最基础的发声和发音开始教我们,从低音到高音,再到唱一首完整的歌、分声部合唱。除了乐理知识,还讲歌曲背后的文化故事给我们听。

每天一放学,我们就马上去唱歌,周末也排练。一年过去,我学会了好多歌,不仅有黎族山歌,还有英文歌,包養我还成了合唱团的主唱之一呢。一开始参加合唱团的人很少,现在全校同学都想参加,我们的音乐课也越来越有意思。这几年,我们经常到海口、三亚演出,这些经历很好玩,我胆子也变得更大了。以前的我有点害羞,现在的我更爱交朋友,也很期待去探寻更大的世界。

去年,我们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活动中演包養唱了海南经典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刘旻老师做了歌曲改编,我们连续排练了好几个月。因为观众席上坐着的是世界各国的来宾,在表演的时候我很紧张,我们都想把这首歌表演到最好。还好演出后,大家的掌声很响亮。我发现,只要努力,什么事都不会难倒我们。

为了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最近我们录制了歌曲《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送给远在法国的朋友们。以前,我只在地图上见过法国,这是我第一次学法语,很新奇。虽然小学毕业后,我可能就不会继续参加合唱团了,但唱歌已经成为我的爱好,也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愿,我们既是传唱者也是传播者

讲述人:浙江省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村民 卓姣英

每年,我都要去学校公益表演西路乱弹,差不多6次。总有人问我,这么大年纪了,参加这样的活动累不累。哪里会累,表演西路乱弹可是我儿时的梦想。

小时候,放学后割完猪草,小伙伴们聚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燕子燕》:“撑船客人相我捞捞起,走过走转伢里来呷茶……”没有专业的场地和老师指导,你教我一句唱词,我教你一个手势,直到爸妈到饭点催我们回家。

长大了,朋友们只有到过年时,才能团聚在一起唱西路乱弹。有一年,村里举办文艺晚会,那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村部那块不大的空地,是我人生中收获的第一块舞台。

这几年,我们东和乡村村都有了文化礼堂,而且提出将西路乱弹艺术团重组,我便第一时间报名。乡里还邀请了西路乱弹的泰斗蒋桂凤、陈祖明为我们讲课。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的唱功和手势都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几个小伙伴一商量,成立了“开心小女人”戏曲队。这三年来,我们经常参与送戏下乡。在乡里的小学上课时,孩子们都很兴奋。我想,一颗颗传承非遗文化的小种子,也在这一刻悄悄地种进了他们的心里吧。

今年,村里举办村晚,我便第一时间报名了,表演当天文化礼堂座无虚席。有1000多名观众观看了我的表演。谢幕后,有年轻人对我说:“以前我只知道西路乱弹是我们地方上的戏曲,但很少听到。今天看阿姐的表演,感觉特别亲切,回去我也会多多了解,多找些乱弹来听。”我突然觉得,一段戏曲是一段历史记录,一次传唱是一次故事传播,即使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爱好者,也可以成为戏曲传唱者,做戏曲文化的传播者。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龙军、赵嘉伟、王晓樱、陈怡、吕慎、陆健光明日报通讯员吴宜芝、方成